7月20日,长沙市福元路湘江大桥三跨提篮式钢拱梁里最后一根临时撑压杆安全拆除,标志着由二航五分公司机械设备站独家承接的高风险单个项目施工任务圆满完成,众人无不交口赞道:“设备站好样的”!
(一)挑重任
何谓撑压杆?长沙福元路湘江大桥主桥为三跨连拱结构,单个跨度210米,主桥施工主要是通过顶推方式安装到位,因此,主拱与主桥主梁间的吊杆均未安装。为减小主拱的跨度,主梁及主拱间须设置临时撑压杆。主桥撑压杆是整个主桥顶推时主拱线型控制的核心承力构件,是顶推施工中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其难度及重要性显而易见。
主桥顶推到位后,必须拆除临时撑压杆,方能进入吊杆安装,张拉及桥面板的铺设,否则延误工期,影响全桥十月通车的目标。根据合同临时撑压杆应由“武船”负责拆除。其合作单位“海波”、“辉创”两个重工先后进行了现场勘查,最后均放弃了该项施工。理由是:高空作业风险大,大型设备无法进场,施工难度大。项目部一时陷入困境。没有金刚钻,哪敢揽瓷器活,在这关键时刻,二航五分公司机械设备站凭借自身实力,勇挑重担,接过了别人不敢碰的“烫手山芋”。
(二)攻难关
5月27日,机械设备站组织精兵强将,衍命出征驻扎长沙,经过一周的充分准备,6月2日开始拆除施工。按照预先制定的:“先上后下,先横后纵”的顺序,先从AB连接头处拆除。现场人员用2台10吨卷扬机起吊,2台5吨的卷扬机辅助施工以保证AB连接头拆件稳定。顶推过程中,撑压杆单管构件承受上千吨拉压循环荷载,因此,拆前首先要进行撑杆构件内力消除。焊工人员爬上33米高的施工平台,在AB连接头下方谨慎的切割20公分长的一道口,等待应力消除。然而,事与愿违,由于AB杆承受着整个桥拱高达140吨的应力,在切开20公分一道口后,AB连接头在巨大的应力下迅速与AB杆形成了一个“连体”,任凭50吨千斤顶怎么顶推,AB连接头上方的销轴丝文不动。无法取下销轴,当然也就无法取下AB连接头和AB杆……经多种方法的尝试,效果甚微,拆除施工暂时受挫。现场负责人翟海涛焦急万分,他亲自攀上施工平台与工人交流,察看现场发现由于AB销轴承受AB连接头的纵向拉力,一股“撇”劲无形中增大了拆除难度,问题找到后,设备站与项目部共同研究,果敢启动第二方案即:将AB连接头与预留耳板割断,销轴暂留,待后拆除,这样可避免强大应力下拆除销轴的风险。此法果然奏效,拆除施工走上了快车道,由原来几天拆除一个AB连接头,现在仅用几小时就能顺利拆除了。
AB连接头重13.5吨,如何将这个庞然大物从33米高空平稳放下,也是一个难题,为确保万无一失,设备站施工人员巧妙地采用在割断耳板前,最后连接的10公分左右时候,用割刀大火烘红连接处,利用钢材受热变柔原理释放应力,待应力基本消除后再割断,然后用2台主力10吨卷扬机通过滑车勾住AB连接头,用2台5吨卷扬机作辅助,使之平稳脱离顺利放下。AB连接头拆除后,下一步就是如何拆除AB杆、平联、钢绞座以及安全运走拆除的构件。
三跨钢拱桥内,布设了36根撑压杆,称A、B、C杆,三种类型的撑压杆分别由材质为Q345B的钢管制成,A杆直径1.4米,长约28米,重19吨;B杆直径1.2米,长约31米,重13吨;C杆直径1米,长约7米,重2吨。在拆AB杆时,由于B杆的倾斜角度有65度左右,同时伴随着撑压杆的内倾,为最大限度地减少B杆拆除瞬间的过度晃动,确保平台上作业人员安全,又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在拆除中,团队成员人人献策,从中摸索到采用“止档”的方法来保证杆件的稳定。他们在B杆上割出反向半圆后,在上面焊接20公分左右长的钢板(至少三块),当主力卷扬机吊起被切割的杆件时,由于“止档”的作用,杆件不会极度晃动,这一小小发明,发挥了极大作用,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正是他们的聪明才智一根根杆件被安全拆除,一根根“定海神针”准确而平稳地落至船上运送堆场。
(三)战“三高”
七月长沙,骄阳似火,临时撑压杆拆除人员不仅面对高危风险,还要面对 “高温”、“高空”的挑战。整整55天的工期内,有30天温度在35℃以上,钢结构桥面的温度有时在50度,尤其是8名切割焊接人员还要承受更高温度的“烤验”。施工人员每天顶烈日,汗流浃背,挥汗如注。7月2日,蔡健、姚师傅等人出现呕吐、头晕现象,项目部、设备站即刻送上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解暑防暑,随着气温的变化,他们适时调整作息时间,以确保施工人员良好的状态投入施工。在这47人的团队中,更为可敬可爱的是那些高空作业人员,他们的工作点在离水面65米高的拱顶上,承担着124对吊耳的焊接任务。他们每个人都知道吊耳能否承担起杆件的重量,能否确保吊耳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完全取决于吊耳的焊接质量。吊耳就是人们的生命线,现场负责人和焊接班长每天都提醒作业人员必须焊接三道焊缝,并在吊耳的两端加焊加强筋板,以保证少量的侧向拉力不至于拉开吊耳。焊工们从不马虎,他们每天从宽仅容一人上下的临时爬梯,沿着弧型爬梯谨慎抬脚放脚,向拱顶攀登,抬头望去,一条“天路”直插云端,向下俯视,百尺“云梯”陡峭险峻,走这样的“路”,仅有体力是不够的,还得有胆量。他们一日往返数次,从来没有一人说个“累”字“怕”字。设备站、分公司、公司三级领导莅临现场看望大家时,湖南经视电视台在现场采访他们时,工人杨杰面对电视台镜头淡定一笑:“战高温,斗酷暑,修路建桥,我们都习惯了,这是我们二航人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