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文化故事

首页 企业文化文化故事

坚守

发布时间:2015-06-09阅读次数:
“在现场巡检不能走过场,一定要仔细巡视,将不安全因素扼杀在摇篮里、你们看看,钢筋摆放的如此不整齐,还想高效的干活吗?标准化要执行在行动中……”由于在贵州他肩负着对两个工地的监管,所以每次他回到毕都总是第一时间去查看现场施工的情况,这不,安全员和钢筋场的主管又挨了批评。尽管批评中大家多少心里有点不开心,但却心服口服。而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毕都高速的项目经理,2014年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董正良。
杭瑞高速贵州省毕节至都格段,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的科技示范路,也是目前贵州省战线最长、地质条件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投资额度最大的一条高速公路,也是链接云贵两省的重要通道。因为它兼世界最大跨径钢桁梁斜拉桥及大中型桥梁、路基和隧道工程于一体,是“第一”就意味着在很多细节上缺少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其自身的技术复杂性、施工风险、施工难度都极具挑战。然而,在众人的望而却步和唏嘘声中,2012年9月,董正良依然带着他的团队来到了这里。历经2个多月的踩点、勘察,硬是在大山之巅开拓出了一处平地,项目部大临在大家的努力下,仅仅一个多月就已紧张而有序的建好了,12月项目部顺利开工。
从开工之日起,该项目就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为了解决这些技术难点,董正良和他的团队在项目之初就将“品质成就未来”这一目标视为己任,创新科技、完善工艺,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 “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立足点和着眼点,开始了自主创新的探索之路。在他的带领下,首先,有规则才能成方圆,项目部先后制定了多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流程化管理,并始终能将安全和质量放在第一位置进行管控。其次,为了克服施工上的技术难题,以他为首的班子成员从一开始就多次召开碰头会,最后决定成立董正良创新工作室,以职工创新为核心,以项目施工课题研究与应用为载体,针对技术难点进行攻关。本标段北盘江大桥主塔高达269米,混凝土的泵送性能直接影响到主塔的施工,为此,他带领项目参建人员先后成立“桩基攻关小组”、“大体积承台温控监控小组”、“塔柱施工质量控制小组”、“高墩机制山砂泵送混凝土研究小组”等,层层监控、层层把关,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召集小组成员共同商讨,找出原因、制定对策、组织实施并检验效果。经过努力,不仅很好的克服了主塔承台混凝土浇筑中的温控问题,山区高塔机制山砂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等问题,还高效优质的完成了主塔施工,并在进场晚的条件下超对面兄弟单位7个月工期。第三,注重团队建设及人才培养,并借助劳动竞赛、技术攻关、效能监察等载体发现和培养人才,为公司既定目标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截止目前,在他的培养和该项目建设历练中,已为公司培养副经理2名,技术、质量人才等多名。
董正良,这个从2000年参建凯麻高速以来,就作为分公司在贵州市场的排头兵,在贵州一坚守就是十多年。作为项目的领头羊,他凭着过硬的技术、丰富的经验,精细的管理,凝心聚力,一次又一次用优质的工程质量赢得了上级领导以及业主、监理等单位的一致好评。两年多来,毕都项目成功的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并先后获得2013年贵州省“安康杯”优胜单位称号、2014年杭瑞高速毕都项目办“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并在2014年贵州省三年大会战劳动竞赛中获“五一劳动奖状”,项目部“董正良创新工作室”、测量室、试验室、搅拌站荣获 “工人先锋号”等共计7项奖励,他本人也获得了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这些荣誉的获得不仅提高了参建人员的士气,也为局及分公司在贵州市场赢得了荣誉和口碑。
对于曾经的风风雨雨,对于获得的诸多荣誉,董正良始终说:“不要过多的回望过去,在未来的路上,我们要继续戒骄戒躁,脚踏实地,精于钻研,在不断的劳动中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中国的交通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