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文化故事

首页 企业文化文化故事

我是一名安全员

发布时间:2016-10-12阅读次数:
我是2015年3月到的成贵项目犍为制梁场。当时项目安全总监张亮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犍为梁场离总部有点远,有什么事及时和我沟通。”  
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在绕了无数个弯后,到犍为梁场已经是晚上9点。我想,“这是张总说的有点远么?这是非常远啊。”可是转念一想,不是有句话叫是机遇也是挑战么,虽然离总部远,问题可能不能得到领导及时的支援,但这不就更能展现我的能力?也是难得的机会。
第二天一大早,我先把整个梁场转了一圈。那时,梁场围墙、拌和站、门机已经安装验收完毕,但模板、包括钢筋加工厂等都有待建设。工地刚开工时是最难的,要人没人,要物没物。梁场的工人比较少,为了尽快完善安全设置,我和安全员从队伍那里借来了钻机和锤子,将警示柱一个个钉在门机边上。安装完最后一个的时候,我几乎都快直不起腰。
一个带班的工人说:“你都是部长了,这些事,你还亲自做啊?”我说我是安全部的部长,但我同时也是安全员。
我每天至少在梁场转三遍,大大小小的必须及时提出,监督直至整改完毕。我还清晰记得第一次和梁场工人起冲突的情形。一个现场带班的弟弟,安全帽下颚的帽带没有系好。第一次我和他讲了以后,他就正确戴好了。第二次又看到了,批评了他。他虽然有些不耐烦,但还是改了。傍晚的时候再去看,他又没正确佩戴好。还没等我开口说话,他直接将安全帽砸在了地上。
一旁的技术员说:“丁部长,罚他钱,太不服从管理了!”我压制住心里的火气,深呼吸,隔了几秒钟,说:“你先把手里的活停下,先去我们办公室喝杯水,休息一会儿。”僵持了一会儿,他可能也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便跟着我到了办公室。我给他倒了一杯水,让他等我十分钟。我利用这十分钟做了一个关于没有正确佩戴安全帽的警示PPT,播放给他看。看完后,他说以后会正确佩戴安全帽。
第二天我又去镇上买了两个西瓜,召集了那个班组的所有人做了一个现场试验:把两个崭新的安全帽放在西瓜上,一个把帽带放下来,一个没放下来,然后从距离三米高的地方丢下一根18的钢筋。结果戴帽带的西瓜是完好的,没有戴帽带的西瓜由于安全帽被砸掉,已经从中间撞裂了。
自从做完这个试验以后,班组的人再也没出现过不正确佩戴安全帽的情况了。时间长了,有人问我:“丁部长,你每天到现场看到的都是相似的问题,会不会麻木啊?”我说不会,因为我每次看到别人没有按安全的要求做的时候,我就会想到即将发生的事故。有人打趣问我,“你安全做久了,会不会有被迫害妄想症?”说实话,有时确实有点。但作为一个安全员,我必须“吹毛求疵”。
今年夏秋交替的时候,夜里暴雨经常光顾。每天下午吃完晚饭后,我必定去现场检查一遍,发现门机没锁好或者现场临时用电没关的,就联系相关部门,把安全措施做到位。有一次,天气预报说夜里将下小雨,但到了晚上11点的时候,我感觉越来越不对劲——雨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肆无忌惮的刮着。
心中的不安让我立即起身,叫上工长去现场巡视,发现门机已被风推动。仔细检查,原来是门机的夹轨器坏了,便赶紧找来链条和枕木将门机固定。有了这个发现,我更不敢大意,与工长一起将整个梁场的大型设备、配电箱、各排水口检查完。我记得那时有些地方的积水已经没过膝盖。报完平安时已经凌晨2点多,工长说:“丁部长,今晚应该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事实上那一夜我一直没睡,因为雨一直没停......第二天凌晨6点,我便起床又去了现场。许多女孩子或许会怕闪电、打雷,其实我曾经也很怕,但是现在不怕了,因为我是一名安全员。
就这样一路走到梁场先架方向的最后一座桥。那座桥垫石强度不够。下雪的天气,离春节又近,大部分人员都觉得可以架梁。但我心里总有一个声音:“不能冒险!”可在架梁方面,我的专业知识范围有限,只能不断翻看技术规范、请教前辈,然而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的数据,究竟至少达到多少强度可以架梁。那天,为了说服其他人,我和安全员、技术员待在高近150米的墩子上不间断的测强度。直到夜幕渐黑,强度一直没达到。在我的一再坚持下,梁场最后决定暂时不架,等强度达到再架梁。因为我是一名安全员,对于没有把握的事,我必须坚持我的原则和倔强。
对工作我有“新人”的积极和热情,有“老人”的责任和敬业,许多个担惊受怕的夜晚,我也曾经问过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工作状态么?最后我都能肯定的答复自己,是的,因为我肩上扛着的是生命的责任。敬畏生命,是我作为一名安全员的底线。任何触犯我底线的事,我都决不让步,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我将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守护每一个在我能力所及范围内的生命的安全。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