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太阳露出第一抹霞光,微风轻抚过长江水,在鄂州市区的东部,两个包裹着蓝色外衣的主塔拔地而起,它们像“瞭望塔”一般俯视着鄂州市与黄冈市,看着两岸经济发展交融,精神抖擞地期盼着自己能为这片沿江而建的城市贡献力量。
将心比心的“独裁者”
“再搞不好就停工整改!”四月的一个傍晚,在引桥施工现场,燕矶长江大桥项目安全总监金琦铁青着脸对引桥工区班组长说道。 作为燕矶长江大桥风险系数最高的引桥s1号墩柱,金琦对它的施工安全情况总是念念不忘。可他刚一登上施工平台,就发现不对劲:安全防护网有破损,施工平台支垫不稳,每层高度仅有1.7米,施工作业时还要弯着腰才能勉强站定! 金琦看着这一幕,心中的火愈演愈烈,他叫来引桥现场负责人,压着怒气问道:“你自己看是不是符合施工条件,将心比心你自己敢不敢在这种工作环境干活?”当听到负责人以进度为借口狡辩时,金琦语气更加强硬道:“停工整改!我今天就当独裁者了。”
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金琦每天拉着现场负责人和技术员一起在现场跟进整改情况,终于在最后一天,施工平台达到了施工作业标准。
“进度是可以追的,项目也总有完工的一天,可安全责任是终身的,要坚持对安全的零容忍态度。”事后,冷静下来的金琦耐心地在安全例会上讲道:“我气愤的是大家对于安全的漠视,是对于生命的不尊重。”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全项目部,对正在施工的各个工点引发了震动。大家都知道,如果安全隐患不整改,这位将心比心的“独裁者”是不可能放过的。
令人信服的“老顽固”
清晨,天蒙蒙亮,绿草上挂满了露珠,闪闪发亮。打着哈欠的金琦今天比以往更早起床,他要到办公室再核对一遍安全相关政策文件与要求。即使开会千万遍,对待班组安全喊话,他始终有着打鸡血一样的热情。
“关于早晨的班组安全喊话呀,我要督促的主要有两点。”金琦提起时笑眯眯地讲道:“一个是看上级公司强调的安全要求是否有传递到基层工人,另一个是查看交底人员与培训人员是否对应。”
到了班组安全喊话现场,看着打着哈欠不当回事的工人,金琦语气严厉地说道:“对于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和现场生产管理的要求,我们要把流程走细致,把规定动作做到位。安全质量的提升不仅要靠上级单位的督促,还要靠我们自己!”
对于一线工人的管理其实是最难的,如果不多加强调,大早起来的安全喊话很可能变成一个令人烦心的无用功。一个团队,既是一群人,有着不一样的思想;也可以是一个人,朝着一个名为“安全”的目标前进。
可这谈何容易?只有从零零点点的“小事”抓起,才能用实际行动为安全堡垒添砖加瓦。而金琦就是那颗“螺丝钉”!在金琦长期重流程的影响下,班组长逐渐也明白了他的苦心:班前喊话其实并不期望工人们记住每一个安全要求,而是传递安全的高要求和紧迫感,一点一点,一丝一丝地影响他们。
金琦在流程上的较真,也让他收获了“老顽固”的称号,面对这种评价金琦倒也不恼,他笑道:“没有规章制度的施工,像是没有法律的国家,你想想那该多可怕呀?”
而在他的“刻板”管理下,大家对安全是时时刻刻“捏着一把汗”。“怎么样?没有交底的班组都重新交底了吧?”面对金琦的疑问,生产管理部部长陈洪朋一激灵:“重新交底了,前天你说完我当天就催他们重新交底了。”
回想起前天金琦在生产管理部现场查看交底名单喋喋不休的情景,陈洪朋直到现在还心有余悸。
煞费苦心的“挑剔者”
“对安全问题马马虎虎过得去良心吗?!”面对想要蒙混过关的徒弟,当分包队伍安全员张禹在说出这句话时自己也愣了神。
回到两年前,那时张禹还是一个入职不久的毛头小伙儿,负责引桥三公里的安全管理。一次引桥桩基孔口防护结束,金琦前往现场检查时发现张禹负责的引桥桩基孔口安全围栏破烂、孔口钢板环安置不当。金琦向张禹询要防护照片,张禹随手拿出了前几天拍的照片。金琦看到他糊弄的态度顿时发了火:“对安全问题马马虎虎过得去良心吗?”
随后几天,金琦每天都去张禹负责的三公里引桥桩基检查,迫使张禹每天都要去现场查看,终于一周后,张禹服了软:“我知道错了,我做事不应该那么马虎敷衍的。”
随后金琦也耐心解释道:“孔口防护不到位,施工人员可能会不慎跌入孔内,造成人身伤亡。还可能会导致孔口土体塌陷,影响桩基的施工质量,进而影响整个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以安全问题是绝对不可以商量的!”
“一次失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总结经验教训,不犯同样的错误。”金琦看着略显低落的张禹安慰道。而这也让张禹开始逐渐学会从小事抓细节,现如今,当年的毛头小子不仅可以自己带徒弟,还被推任为分公司的“平安卫士”。
而对于自己现在的转态,张禹也有着自己的“借口”:在金琦的带领下,你很难不变成一个“挑剔者”!(张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