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5日,由二航局五分公司江西鹰潭大桥项目部承建的龙虎山大桥27#-28#左幅箱梁顺利浇筑完毕,至此,龙虎山大桥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龙虎山大桥南岸为老城区,东岸为梅园新区,北岸为三面环江的夏埠新区,是鹰潭夏埠新区开发项目中的重点工程。大桥工程路线全长1066m,用66+2×100+66m三项预应力砼变截面连续桥梁,引桥为预应力砼等梁高连续梁结构,主线桥梁全长为1052m跨径布置为5×30+4×30+66+2×100+66+3(4×30)+3×30m预应力砼连续箱梁。主跨主梁施工采用挂篮悬浇施工工艺,在主墩承台上各设置2排临时锚固墩柱。
龙虎山大桥于2008年12月26日正式开工,计划两年完工,工期紧,任务重。项目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攻克这一难点。大桥南岸引桥箱梁为9跨,北岸箱梁为15跨,主桥有13个节段,每一个点内模的拼装都耗时较多,项目部采取传统内模拼装之优势,同时优化施工工艺,开发新设计,钢筋绑扎与内模拼装在场外进行,完成后再整体吊装,这样一来,每跨内膜施工都节省约两天的时间。挂蓝施工也采取了同样的方法,主桥挂蓝共计6套12个,项目部合理组织分配人员,一次性全部投入施工,每个墩同步进行。挂蓝装配采用桁架拼装式,销轴连接,先分段拼装后整体吊装,省时省工,便于快速拼装拆卸,挂蓝行走系统后锚采用滑轮小车,反扣在锚固好的轨道梁上,既能起到锚固作用,又加快挂蓝行走的进度。
龙虎山大桥的施工地址较为复杂,为红砂岩,含沙量大,泥浆性能差,遇水后强度迅速下降,使钻孔桩施工困难。因主桥水下钻孔桩为水上施工,空间受到限制,更加导致困难重重。项目部采取泥浆循环置换工艺,运用环流旋流泥沙分离器,提高了泥沙分离效率,解决了这一难题,也加快了桩基施工的进度。
由于龙虎山大桥是鹰潭市跨信江的一座城市景观桥,故对外观质量要求非常之高。大桥箱梁模板采用专程采购的不锈钢材料,投入较多,外观精美;墩身造型奇特,成Y型,导致模板制作安装相对困难。南岸第一个墩身成型后,外形有错台、麻面等缺陷瑕疵,项目部针对这些情况专门成立科学小组,把PDC循环作为专业课题研究,分析讨论解决的方案,在外观控制上不断改进,之后成型的墩身外观缺陷消失,效果逐渐理想。
此外,项目部管理团队与工程技术人员相对年轻化,在两年多的施工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但难免会有经验不足的情况。大家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边工作边学习边摸索,为保证建桥的质量、加快大桥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龙虎山大桥桥面施工正在顺利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