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在箱梁施工中,自行设计的一套移动模架‘不对称’安装工艺......”面对笔者的疑惑,现场负责人介绍到。近日,笔者在二航局九江新长江大桥项目连续现浇箱梁施工现场发现,两套长113.2米,宽21.7米,重827吨的大型移动模架在仅有11米的左右幅桥墩之间“狭路相逢”,却也和谐相处。
原来,为有效利用工期,项目部在编制箱梁施工方案时,经过倒排工期,决定先进行右幅箱梁施工,当右幅箱梁完成两跨浇筑后,承担左幅箱梁施工的作业队已完成其他作业面的施工,并拼装完成左幅移动模架,此时两套模架可同时进行施工。而两套移动模架同时施工,受现场条件的限制,要在有限的作业空间有效的利用好时间,必然会出现两套模架“相会”的情况,如何解决5.5米狭小空间移动模架的安全成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反复的验算和讨论,最终找出了一个安全可靠的办法,即自行加工一套支撑移动模架的牛腿,将其装在与右幅相向的桥墩上作支撑,且向右侧只安装主梁,形成左幅桥墩两边牛腿及移动模架“不对称”安装。这套牛腿比移动模架供应厂家提供的牛腿要短,但足够承受所需压力。
现场负责人介绍,自行加工牛腿不复杂,只需挑选现场使用过的钢材进行焊接即可,但安全上的考虑必须周全。 “不对称”安装工艺的改进,忽略材料成本的节约,仅工期就可以节约近一个月,并让施工有效衔接,不造成人员及设备的闲置。
在聊天中,现场负责人还告诉笔者,移动模架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还自行设计加工了一套起重设备吊装支撑移动模架的牛腿。这台起重设备,由4块H588型钢、2台卷扬机,通过运用杠杆原理进行简单的加工后组装成,是箱梁施工中最实用也最节约的起重设备。据了解,使用吊车进行牛腿吊装,每台每天需花费吊车租赁等费用近2000元,两台吊车就需要4000元,而人工费按天计算则至少需要80元一天。而自行加工的起重设备既可缩小作业所需空间,更能节约成本。
“不对称”安装工艺及“杠杆原理”的使用,不仅节约了成本,也是项目青年职工在施工实践中的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