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公司要闻

首页 新闻中心公司要闻

赤石特大桥技术创新助推工程建设又好又快

发布时间:2012-04-23阅读次数:
二航局厦蓉高速湖南汝郴段赤石特大桥项目部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指导施工生产,以技术创新解决施工生产中的疑难问题,促进了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二航局承建的厦蓉高速湖南汝郴段控制性工程赤石特大桥为四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跨3×380,最高主塔286.63米,在世界同类高墩多塔混凝土斜拉桥中排名第一。该桥在工程实施中的漂卵石覆盖层超岩溶发育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体现女性婀娜多姿柔美曲线的双曲线收腰薄壁塔——俗称“小蛮腰”的塔身施工、在182米高处重达680吨重的超高超重挂蓝施工和超高索塔的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等都是填补国内特大型桥梁施工空白和世界级的技术难题。
面对技术上难点和复杂的施工工艺,中交二航局赤石特大桥项目部勇于技术创新,大胆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指导施工生产。赤石特大桥郴州岸引桥上部结构为双幅桥,桥面采用预应力砼连续T梁,总长600多米,共需40米 T梁155榀。在制梁过程中,钢绞索张拉技术要求高,是一个较为繁杂的施工环节。为提高T梁生产质量、速度,项目大胆引入了智能张拉新工艺。智能张拉新工艺引入后,不仅简便快捷,节约劳动力50%,而且所生产的T梁张拉力度均衡,产品质量和生产速度大幅度提升,其施工的郴州岸右幅引桥于4月2日提前贯通。
赤石特大桥主塔为双曲线收腰形异形塔身。最主塔高286.63米,由桩基、承台、塔座、下塔柱、中塔柱、上塔柱等组成,塔内设A、B、C、D四道横梁。主塔采用群桩基础,按照嵌岩桩设计;承台平面布置呈矩形,混在承台顶设置6米高塔座;下塔柱为塔座至C横梁中部,采用双曲线收腰形造型,断面为空心带凹槽八边形,外截面有24个面,内截面有36个面;中塔柱为B横梁与C横梁之间,采用带凹槽的双肢曲线收腰形薄壁结构、沿纵桥向分叉;上塔柱为B横梁以上部分,下半部分为四肢形式,在A横梁位置处变为双肢形式。科技含最高、技术难点多、工序工艺复杂。施工中,项目部在不影响主塔异形塔身施工线型结构和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挑战传统,打破常规,将传统液压爬模每次上升高度由4.5米改为6米。在同等时间和劳力的情况下,每个施工节段多增高1.5米。按每塔47个施工节段计算, 传统液压爬模的改革,每塔多增高70多米,节省工期150多天。此项技术创新被业主认可,并在赤石特大桥其他参建单位推广使用。由于技术改造,赤石特大桥最高主塔4中旬在全线率先高度突破百米大关,顺利由下塔柱施工转入中塔柱施工。
自赤石特大桥开工建设以来,该项目共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造9项,其桩基施工中的钢筋笼下放架和漂卵石覆盖层超岩溶发育地区桩基施工中的钢护筒两项技术已申报国家专利并进入公示期,有多项技术创新的论文被有关技术杂志刊载。技术创新为控制成本、保安全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奠定了基础,真正成为赤石特大桥工程建设又好又快的“助推器”。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