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2日至15日,江西赣江新干航电枢纽W3标遭遇赣江罕见的洪水威胁,经过三天三夜的抗洪抢险,施工现场险情得到有效控制。
一、四十年未遇的冬汛
11月份的赣江本该处于枯水期,按照赣江五十年来的历史水位记载,新干县这一时期的水位最高为27.5米左右,然而今年的11月却显得十分异常,完全打破了历史记录。
按照项目部枯水期围堰填筑方案,围堰顶高程填筑至28.5米,待明年3月份汛期来临时围堰便随机拆除,在此期间集中进行围堰内基坑开挖、船闸与泄水闸基础设施建设。
但进入11月上旬,赣江开始持续降雨,处于新干上游的峡江水利枢纽水流量从12日的2810m³/s突破到13日的4637m³/s,并在14日达到5446m³峰值。受峡江泄洪量不断增加的影响,新干航电枢纽上游水位12日的26米突破到13日的28.37米,并以每半小时3公分的速度持续上涨,14日水位值达到29.15米的峰值。
短时间激增的水流量导致围堰外水位急剧上涨,这不仅超出设计单位与项目部的预计,就连江西省交通厅副厅长梁必康在现场视察时也说:“干了三十多年,从来没见过赣江在十一份涨这么大的水。”而当地的江西老表纷纷惊叹道:“即使是冬汛,四十多年间也没见过这种情形。”
二、与赣江水位赛跑
当水位涨至26米时,项目部领导班子就预感到形势不妙,立即制定应急预案。项目经理要求测量员对围堰外水位进行实时监测,每半小时通报一次水位值,并对峡江、吉安水流量进行密切关注。
与此同时,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以项目书记、项目总工为副组长的防汛应急小组。由项目经理对整个围堰进行巡视,项目书记负责上游围堰的抢险施工,项目总工负责下游围堰的抢险施工。
项目部全体总动员,各部门进行细致分工,物质部负责对进场的砂石料进行把控,工程部负责对围堰填筑质量进行管控,测量室负责对水位的实时监控,安监部负责维持施工安全秩序,工长负责进行设备和人员的调度。
由于险情严峻,在项目部抢险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当地村民也积极支援项目部的抢险工作——挖沙、装袋、堆垒,当项目部对村民表示感谢时,他们回答到:“二航局为我们建设家乡,现在遇到了困难,我们应该帮忙。”
在当地村民及协作队伍的共同努力下,项目部投入运输车14辆,铲车4辆,挖机4辆,在两天时间内将围堰加高两米,保证围堰在30米的安全高程。
三、围堰抢险有方略
随着围堰上游分水墙被淹没,上游围堰仅高出赣江水位不足30厘米,江西省交通厅副厅长梁必宽于13日下午赶到抢险现场指导抢险工作。
梁必康在视察泄水闸纵向围堰后,发现围堰内出现反涌喷浆,边坡有裂痕迹象,当即对项目部提出三点意见:一是立即对围堰基坑进行反挖,并对内边坡进行回填;二是立即对围堰外边坡进行抛石护脚,防止急流将围堰冲垮;三是对已经填筑的围堰路基进行压实。他同时要求项目部领导班子要稳住阵脚,立即制定合理的抢险方案,要保证围堰安全、保证抢险人员的生命安全。
他同时指示陪同的水利专家要实时对围堰的情况进行巡查,并电话通知峡江水利部门要严控上游泄洪量,以减轻新干水流量,为抢险施工赢得时间。
14日,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江西省交通厅相关专家在项目部召开紧急会议,专家组在充分听取了目前的险情实况后,对项目部采取的内外边坡同时加固,上下游同时抢占的方案表示肯定,省防总表示将严控峡江上游泄洪量,以减轻新干水势压力,为项目部抢险争取时间。
随着峡江泄洪量得到控制,截至15日凌晨,新干航电枢纽围堰外水位值下降至28.95米,并呈持续下降趋势,险情初步得到有效控制。考虑到未来三天新干预计将持续大雨天气,项目部争分夺秒,对围堰进行加高培厚,以积极应对下一轮的洪峰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