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不对,单面焊接长度不够10倍D,焊缝还这么差,赶紧补焊。”
“箍筋间距明显错了,前期画的点要仔细看”
“搭接绑扎扎丝头要朝里面,不然到时候一拆模,露出一两根在外面,不是闹笑话嘛!”
诸如此类的声音,经常回荡在钢筋加工厂。
钢筋班组长金文在盖梁钢筋骨架做完之后,抬头望向初出茅庐的年轻技术员陆彪说:“小陆啊,你要求实在太严格了。”
“平时接触的不多,印象中还是前年刚分配来时背着双肩包,穿一双白色的运动鞋,整个人看起来白白净净的样子。”谈起湘祁船闸项目部的陆彪,项目部多数人想起的还是他的学生模样。殊不知,眼前这个被太阳晒得黝黑的青年,运动鞋上沾满了泥土,言语不多,工作沉稳,两年的历练,他也初长成能扛起技术岗位的“担当青年”。
2019年7月,作为一名职场“新人”,周围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出乎他的意料,但他没有喊苦喊累,反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他把湘祁船闸施工现场当做他将大学期间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舞台。他认为要想做好技术工作,必须要经历现场的风吹日晒和摸爬滚打,坐在办公室里“钻研业务”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
刚工作的他对项目上的很多数据、资料不太了解,白天跟着师傅熊英建跑工地,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请教并做好记录。到了晚上,他查阅专业资料,消化白天的疑惑后,在办公室加班看图纸、写施工日志……“科班”出身的他适应快、理解力强,加上他对港航工程专业的那份热爱,3个多月的时间就成功完成了角色转变,能够在所负责的现场区域独当一面。
在湘祁船闸项目的施工高峰期,工期紧、任务重、要求严,陆彪接到钻孔灌注桩和高喷帷幕灌浆的施工任务,这让刚刚担任技术员的他身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起来。面对没日没夜的抢工,白天奔走在施工一线现场,带领班组长检查成孔、灌浆质量,指导工人规范施工,晚上填写隐蔽资料、认真书写施工日志,跟着师傅熊英建学习编制技术方案……2019年10月18日,他负责的下游辅导航墙排桩最后一根桩基浇筑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整个施工比预期提前了30多天,为后续的闸室开挖和闸室主体结构施工提供有利的工作保障。
2020年他负责起了下游船闸主体等分部分项工程技术工作,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习惯在每仓混凝土浇筑前,将现场的工人师傅们都叫到一起,强调:“由于我们是浇筑廊道封顶这一仓,中间是还有廊道顶模的,所以不能一股脑的从一头浇筑,得从两侧一起布料,保证两边侧压力均匀,不然模板被挤偏了,事情就大了,台阶法布料的基本原则还是要坚持的…… ”
“抢工期间身体虽然累,但看着船闸高质量通航了,心里却是满满的成就感。”他满是汗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朝气蓬勃、热血澎湃,再大的困难面前也面不改色。正是这股拼劲儿,让陆彪在众多新员工中脱颖而出,在2020年业主单位开展的“质量提升月”劳动竞赛活动中获得“质量先进管理个人”荣誉称号。
磨炼万千,璞玉终成宝石。从稚嫩起步,到达成熟彼岸。提起陆彪,项目负责人卢盛雄用两个字评价他:担当。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大浪淘沙沉者为金,大道至简实干先行。在公司导师带徒计划实施过程中,他不忘初心,在最美的年华,用最大的努力,从昔日的懵懂少年变成了如今的技术骨干。
(易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