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由公司承建的孟加拉卡拉普里河底隧道项目传来喜讯:经过30天的不懈努力,用于接收隧道左线的钢套筒顺利安装完成,并通过了水密试验。该钢套筒为目前国内所有在建盾构项目中尺寸最大。
盾构接收在盾构隧道施工中属于高风险事件,因为卡拉普里河底属于软弱地层和富水地层,为减少施工风险,避免因盾构机破洞后开挖面失稳而发生土体崩塌和涌水事故,项目团队经过研究,决定采用钢套筒接收工艺。此次安装完成的钢套筒直径为12.59米,筒体长度为14.4米,总重约660吨,呈现圆筒状密闭钢结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开口端与洞门预埋钢环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密闭的容器。隧道掘进采用单台开挖直径12.16米的气垫式泥水加压平衡盾构机,单洞贯通后转体掘进第二条隧洞,盾构机头在该套筒中进行接收,类似于把盾构机这只笔插入钢套筒这个笔套一样。接收成功后,通过钢套筒与盾构机的整体平移至右线始发井,再转体180度调头,进行右线二次始发,避免盾构机的拆解与二次组装,大大提高了工效和经济效益。
据了解,本次安装主要难点集中在钢套筒底座分块定位、分块法兰拼缝的密封处理、大型钢结构变形的校正、大重量底座的翻身与吊装等几个方面,项目团队在安装过程中加强复测复查,严格把控橡胶止水条的粘贴质量与玻璃胶等胶材涂抹的饱满度,根据现场实际变形情况与安装要求设计加工校正工装,确保校正作业有效及安全。因为缺乏大型吊装设备配合,项目团队巧妙利用砂堆和垫木的土办法解决了底座90度吊装翻身的难题。
除此以外,为确保万无一失,在钢套筒吊装前,项目技术团队制定并完善了工作井修整和底板钢板铺设计划,对盾构机及钢套筒转体路径进行反复确认,光是对钢套筒吊装准备、钢套筒吊装作业方式就进行了3次桌面推演,进行补充安全、技术交底多次。在吊装作业前,反复进行作业条件检查,同时由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班前检查及教育,对交底与安全培训重点内容进行再教育,再交底,确保所有作业人员明确各自的作业内容和职责,保证施工作业安全可控。
目前钢套筒接收及转体工序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左线隧道已掘进至1175环,距离左线隧道贯通只剩49环,项目已全面进入左线隧道顺利贯通接收的冲刺阶段。东岸接收钢套筒及反力架安装工作已完成并完成水密性试验,正在准备进行洞门凿除施工及接收钢套筒工作。
孟加拉卡拉普里河底隧道项目为中国交建海外第一条长、大直径隧道项目,为 “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项目位于孟加拉国吉大港市郊区卡拉普里河入海口位置,隧道连接河东西两岸,本项目隧道段为穿越孟加拉卡纳普里河公路隧道,河底分离两管隧道,双向四车道,隧洞外径11.8米,内径10.8米,其中左线隧道1224环,右线1228环,单管隧道长2450米,隧道间设3座联络通道。该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方便吉大港市的经济发展,不仅能改善孟加拉国内交通运输情况,也将提升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以及该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助力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汪俊、嵇建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