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航三要闻

首页 新闻中心航三要闻

学沪通,向“杨志德英雄团队”致敬 对标杆,为三公司未来发展谋新篇

发布时间:2015-07-30阅读次数:
728日,气温35度的沪通大桥项目施工井然有序,借公司第三季度生产调度会的契机,由公司董事长严小卫、总经理钱华伟、副总经理徐德保带队的基层片区负责人和项目经理50余人的观摩学习团共赴沪通大桥项目,学习“标杆单位”项目管理、现金流管控、成本控制,为公司未来发展谋划新篇。
初到项目,项目经理杨志德早已在施工现场等候,随后,杨志德引领着浩荡的观摩队伍从栈桥、搅拌站到三公里外的桥墩施工,一一细致的讲解了项目施工现状、现场管控等各方面的项目管理内容。绵延几公里的施工现场没有任何烟头、杂物,钢筋保护层垫块横平竖直,每一名工人的安全帽佩戴非常规范,现场更是没有散乱的钢筋头或建筑垃圾。前来学习的观摩团四下响起了抽气的声音,有的项目经理甚至用“纤尘不染”来形容偌大的施工现场。
在随后的交流会上,杨志德说:“只有管好人,才能管好事”。项目刚进场时,劳务队的施工人员态度散漫,既不理解文明施工的必要性,也不知道什么是精细化管理。杨志德便率先垂范,手把手的教劳务人员如何注意安全施工、钢筋绑扎要规范等问题。诚信是企业发展之本,杨志德说“施工时劳务队的老板必须要时刻在现场盯着他的队伍,尽好他的职责。如果不在现场就按照制度处罚他,耍心眼、玩小聪明来躲避是没有用的。这就是项目部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身正为范、上行下效促成的精细化管理”。在谈到精细化管理促成成本管控时,杨志德说“成本管控,是过程的控制”。控制成本并不是偷工减料,而是在精细化的基础上提高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施工设计、改善施工流程、创新施工工艺、提升施工速率,最终缩短工期,节约成本,自然形成利益最大化。然而贯穿始终的仍然是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杨志德说“没有文化、没有温情的团队是长久不了的”。故此、项目部给劳务工人过了她们四十年来的第一个妇女节、为了文明施工不能住人的岛上却栽满了员工亲手种植的西瓜苗,项目部随处可见员工的满面笑容。
交流会上,杨志德给大家分享了一件小事。项目初期,为了提高水上混凝土供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为水上基础工作面大面积展开提供坚实支撑,项目部领导和相关技术人员提出了筑岛建站方案,方案实施之后现场的生产能力和储料能力将大大提升。然而,报批过程非常繁琐,有关部门迟迟没有对项目部的申请作出批复。为了保证工期,杨志德抽空跑了几十趟有关部门,反复陈述吹填筑岛对项目顺利开展的必要性,这才拿到批文。
公司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张国平在参观完施工现场后感慨良多。张国平在分享他的收获时说“现场绑扎的钢筋就像是从图纸上挪下来的,横平竖直、间距均匀,可见其细微之处不放松。项目部吹填成岛,形成资源属地化管理,又合理设计用材形态,大大开拓了我们的思路”。
公司总经理钱华伟说:“我记忆最深的是我们刚才走到承台附近时,有劳务人员在挖沙子清理电缆沟,我们都在看干净的承台、外观均匀的混凝土结构,杨总却问施工人员‘电闸关掉没有,千万要小心漏电,不要电到自己,安全最重要’。这样的细节让我很感动,我一直在反思,也希望我们的项目经理都能够设身处地、由己及人。”
公司董事长严小卫表示此行的目的是“学沪通,向杨志德英雄团队致敬;对标杆,为三公司未来发展谋新篇”。严董事长说他任何时候到沪通大桥项目几乎都能看到杨志德,而所有项目经理中杨志德最黑,因为他时刻“不把自己当干部”,本着“对组织负责、对团队负责、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做好项目负责人。严董事长对此行的观摩人员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对他人是什么要求,就要对自己要求更高;二是任何时候都要确保上下、内外的沟通是畅通的;三是注重细节,管事先管人。严董事长希望公司所有组织负责人和项目经理能够深切领会“杨志德精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落实制度、加强执行、传递激情,为项目运作和企业发展找出路。(钱琳运  王翘楚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