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利用季风作动力远赴重洋、傲游世界的故事令人神往,然而越南沿海海港项目却因季风的影响饱受折磨。俗话说:海上无风三尺浪。海港项目直接面临外海,无任何岛屿掩护,微风过处,波光荡漾,风力稍大,排山倒海。项目部做的200米临时木栈桥经历了非季风季节的5个月的考验,季风季节一晚上功夫就只剩面板三四米、木桩几十根了。季风季节对海上施工来说,无疑于禁区,但沿海海港项目在抢抓季风季节来前的短短几个月完成了浅水区桩基施工后,季风季节里不仅完成了防波堤,码头上构等主体设计还完成防波堤200米施工、启动了引桥横梁施工等多项关键工序的启动,为季风后的施工做好了准备,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得益于整个项目团队的实干、巧干、抢干。
充满自信提前干
越南沿海电厂是越南国家的重点工程,越南总理、党中央席等领导人都前来沿海电厂视察过,因而业主、监理对工程格外重视,对过程控制得格外严格,这也给沿海海港项目平空增添了不少难度。在海港项目签订合同开工令未正式下发前,项目部就先期启动地质勘探,尽管季风季节里钻探平台被海浪多次打翻,但终于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使一开工就有地质资料进行专心设计。EPC项目设计先行,但因为思路不一样,设计文件不能及时得到批复,项目部就在基于充分设计计算对自己有信心的前提下通过承诺信形式,先施工再等最终的设计批复。施工穿插在设计过程中进行,这样使得原定三个月的主体设计时间尽管因业主、监理而延误了近一年,但海港项目工程进展还是在有序推进,给业主高层一个很深的印象。
算好总帐巧妙干
季风季节里五六级风那基本是天天刮,七八级风也是常有的事,船舶配合要经常避风,而且工效低,成本高。引桥加码头长1100米,如果要全线架设钢栈桥,成本很大。最后经过综合成本分析,搭建了一个200米的钢便桥,既可以作为临时码头方便人员、材料出海,也是季风季节引桥施工平台。防波堤近岸端是潮间带,特别是50米——200米的区域,露滩时间很短,基槽开挖船舶进不来,挖机呆不住,是个大难题。项目部通过详细的计算分析,改开挖回填碎石基础为不开挖放大基础减小堤身坡比加钢板桩护底的方案,不仅成本减少,而且降低了施工难度。通过近岸段季风施工期的压力测试,暴露出石料生产、运输等多方面的问题,完成了防波堤施工流程的检验,为季风后的生产消除了隐患。
见缝插针抢着干
海港项目基本人手有一宝——年度潮汐表,大家每天研究潮汐表,有时天不亮就去现场迎接朝阳,有时半夜出动披星戴月,见缝插针,码头分部抢低潮位进行横梁混凝土的浇筑,防波堤近岸段更是赶着潮水进行开挖土方、回填碎石、整理护底石。码头桩基静载试验要使用打桩船,移船定位加上试验时间要耽误近一个星期,季风季节偶有风浪较小的短短几天,如打桩则定位精度不高,项目部则巧妙利用这些零碎时间进行静载试验。驳船经常需要避风,往来不便,码头分部就做了几个大浮排,浪小抢工,浪大撤回,与风浪捉起迷藏,艰难向前推进。
整个季风季节,几乎水上没有停船的时间,但是越南沿海海港项目的员工们却在艰难的条件下逆浪而行,迎风而上完成了防波堤施工各道工序的实施,完成了码头引桥横梁施工等关键工序的磨合,不但赢得了业主的认可,而且为后续的非季风季节创造了良好的局面,如今,海港项目正迎来大好施工季节,码头桩帽已经完成一半,引桥横梁也完成大半,防波堤疏浚,碎石换填也逐步正常,下一步防波堤块石回填,扭王块安装将是一个更大的挑战,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港项目在随后的时间里会掀起一个有一个高潮。(刘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