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航三要闻

首页 新闻中心航三要闻

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通道北线工程风险评估研究评审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11-09-23阅读次数:
    9月17日,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通道北线工程风险评估研究评审会在南京明发珍珠泉大酒店会议室顺利召开。会议邀请了国际隧道协会副主席白云教授,同济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所长袁勇教授,北京交通大学隧道中心副主任袁大军教授,广州地铁设计院顾问、高工鞠世健,中交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建设指挥部副总工、总师办主任徐风云等国内知名隧道施工及设计专家。中交公规院、中交二公院、工程监理、施工等单位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交二航局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项目副经理房桢主持。
    会上,房总首先介绍了各位专家及与会人员,同时简要介绍了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的基本情况。成立了专家组,推举白云作为专家组组长。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重庆交通大学课题组关于《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通道北线工程施工风险研究》的汇报,主要汇报内容涉及工程概况、隧道风险评估现状、工程风险分析特点与方法、隧道施工风险评估及对策、结论。
    专家组评审委员会对由重庆交通大学等单位完成的《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通道北线工程施工风险评估研究》项目成果进行了评审。评审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组的研究成果汇报和监理、设计单位及指挥部的意见,审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质询和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报告编写所依据的文件合适,编写人员对北线工程施工风险点的了解较为深刻、评估所用的方法为国内外同行所公认、罗列的风险比较全面,提出的风险控制对策可行,成果的时效性好,可作为今后北线隧道施工的风险管理指导性文件,同意通过评审。
    同时,专家们对项目下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风险评估的动态性要求;地质环境对本工程的影响问题;系统衔接问题;关注其他盾构工程活动;与行业管理相关的问题;风险评估的时段问题。
    项目部和课题组表示将结合评估报告和专家意见对报告做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并就该项目后期的方案、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评估进一步优化。此次评审会的顺利召开为今后北线隧道施工的风险管理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项目是中交集团首次涉足跨江过海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领域,并且是由集团投资公司为主的BOT项目,总投资额达57.75亿元,项目意义大、工程难度大、领域起点高,为中交集团及江苏省的重点工程项目。本工程的技术特点可用七个字来概括:“大”“高”“薄”“长”“险”“挤”“广”。“大”,超大直径盾构,直径达14.93m,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盾构隧道之一;“高”,盾构隧道施工中存在三高,水压高(高达0.77MPa)、石英含量高(55%)、管片拼装精度高,均为国内最高;“薄”,江底隧道覆土厚度浅,隧道局部覆土厚度只有0.6D;“长”,盾构一次掘进距离长达3537m;“险”,隧道长距离穿越高石英含量的砂卵石层及复合地层,并可能存在不明障碍物;深基坑所处地层全部为饱和含水软土、粉细砂层。工程技术含量高,施工风险大。“挤”,本隧道为双层4 车道结构,在盾构掘进时,洞内空间狭小,管线密布,运输繁忙,而内部结构必须紧跟施工,前后上下多工序同时作业,需要严密、科学的组织。“广”,本工程涉及深基坑、大直径长距离盾构越江隧道等风险较大的土建工程,盾构机采购制造、管片预制、冷冻法加固、SMW工法等众多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的施工专项技术。
    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地质结构复杂,技术难度高,施工风险大,是目前国内埋深最大,水压力最高的大直径盾构隧道之一。本工程隧道穿越长江,盾构隧道直径之大,一次盾构掘进距离之长,盾构穿越地质条件之难,施工风险之高,为国内罕见。为此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项目部多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召开技术交流会和方案评审会。不断提高施工单位所要具备的较强的组织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施工综合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和精良的专业施工技术实力。为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使工程施工组织更为严密、科学、经济、实用。(薄纯玉)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