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公司要闻

首页 新闻资讯公司要闻

【十强 | 强服务】浅谈“精神公益”——参加武汉团市委中心组(扩大)学习报告会所感

发布时间:2017-06-09阅读次数:

6月8日,共青团武汉市委中心组(扩大)学习报告会在武汉市青少年宫举行,著名的沪江教育董事长、2016年中国好青年伏彩瑞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以“快乐学习 无处不在”为主题的演讲。



当今社会,教育面临着资源严重分布不均衡;师资力量良莠不齐;老式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已经落后等问题,如何让大家“快乐学习”是亟待解决的命题。伏彩瑞在大三的时候,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坚持创办互联网教育平台——沪江语林(沪江网的前身),经历5年公益化运营,开启了沪江网的公司化运营,打造了一个“专业高效、全方位、全年龄段”的互联网学习服务平台,涵盖十多种语言、中小学教育、亲子启蒙、职场技能、艺术兴趣等学习资源。

笔者关注比较多的不是伏彩瑞如何艰苦创业,如何引入引入“学校”概念,首创“同桌”、“助教”系统,引领互联网学习新潮流,笔者更关注的是沪江网5年公益化运营,认为这是沪江网引发“学习革命”的关键质变。

以往许多扶贫贫困地区少年儿童的公益活动,大多数就是捐款、捐物、拍照片留念,真正触及到贫困地区少年儿童内心对知识渴求的少之又少,让大家看到的更多的是“作秀、走过场、形式主义”——某某企业今天深入某某贫困山区捐款***,捐赠了衣服、文具、课外书等大量物资。网上一个段子,一名山区少年在日记本上写了一段话:城里的叔叔阿姨,你们捐来的衣服、文具、小人书都堆成山了,可是我就想听你们给我讲讲外面世界的故事。少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今社会公益活动的弊端:物资关怀多于精神关怀。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沪江网开拓的互联网教育平台在上市前进行了5年的公益运营,给需要改变落后教育状态的地区送去在线教育指导,给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教育辅导,推出“移动网校”让受众能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自由学习。这5年的“精神公益”运营奠定了企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沪江网公益运行的案例给我们共青团创新工作模式产生了许多启示:共青团的发展要经历框架建立——制度落地——创新驱动三个阶段,共青团工作里重要的一项工作“志愿服务和精准扶贫”,离不开公益这个载体,无论什么公益,都不能在物质捐赠层面流于形式、走马观花,要从精神层面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做公益,如何创新,值得深思:首先,由政府主导、企业建立共青团“志愿服务和精准扶贫”互联网平台;其次,在平台上,政府、企业和被服务的对象三者联动,服务细化到“一对一”精神疏导、教学指导、生活援助等;最后,通过考核机制对全年的“精神公益”活动进行测评,存在问题的进一步改正,好的做法进一步推广。

践行“精神公益”,外化于行、内化于心,让接受公益的人们能够快乐地生活、工作,燃起希望,努力奋斗。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