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航局第六工程分公司,前身是中交二航局船机修造公司,拥有58年光辉历史。伴随着二航局的整体转型,中交二航局六分公司在2000年成功从船舶机械修造转型进入路桥市场,短短14年内,分公司独立承建桥梁几十座,遍布湖北、山西、浙江、新疆、西藏等10多个地区,用自已的智慧与汗水丰富着二航局这支桥梁建设排头兵的“桥品牌”。
转型起步阶段,分公司得到了公司总部的大力支持。此时的二航局已经步入了中国建桥领域第一梯队。因此,分公司的开端就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分公司直面挑战,敢于亮剑,攻坚克难,奋起直追,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2002年,云南红河大桥(钢筋砼连续刚构桥,桥长801m)建成通车。
——2003,浙江省淳安县南浦大桥(钢拱拱桥,桥长330m)建成通车。
——2007,拉萨柳梧大桥(钢箱梁提篮拱桥,全长1660m)竣工通车。
——2009年5月,太原漪汾桥改造工程建成通车。
——2010年大同御河桥(钢筋砼拱桥,桥长1533m)建成通车。
——2011年10月1日,全国公路系统第一座钢桁梁斜拉桥——果子沟大桥建成通车。
——2013年2月,全国跨径最大的三塔自锚式悬索桥——螺洲大桥正式建成通车。
短短几年,分公司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所施工的桥型已涵盖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等多个桥型。从深水基础到上部结构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14年,分公司提出了重点打造黄河桥品牌战略,同年成立了六分公司技术中心。桥梁建设也从学习吸收转为研发创新。这一年,分公司同时承建了三座黄河桥。在兰州河口黄河大桥(双塔双索面结合梁斜拉桥,177+360+177)、西固大桥(双塔双索面结合梁斜拉桥,170+360+170)的修建中,分公司开展了《西北地区大温差条件下大跨结合梁斜拉桥建造技术研究》、《西北高震区黄河大跨结合梁斜拉桥建造关建技术研究》,施工过程中相继攻克解决了大粒径厚卵石层深基坑施工、西北半干旱地区主塔混凝土收缩开裂、大型构件吊装安装(黄河中上游不通航)、冬季施工、低温主梁合龙等一系列难题。依托山西运宝黄河大桥开展了《黄河库区桥梁基础快速化施工技术研究》以及《波型钢腹板部分斜拉桥关建施工技术研究》,创新性设计了组合钢板桩围堰,将钢板桩围堰的适用水深从常规12m提高到了18m。在波腹板组合结构施工中,首次在国内提出了利用波腹板作为施工阶段承重结构的概念,同时开发了一系列专用设备。
在黄河桥施工中,从新型围堰形式的推出到新型设备的开发以至成套技术的研发及应用,都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先后获得中国质量评价协会2015年度科技创新成果奖优秀奖,2015年湖北省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施协科技成果创新一等奖;2016公路工程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2016年湖北省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科技荣誉……分公司在二航局科技进步奖的评审中获奖质量及数量均名列前茅!
仅2017年,分公司就已申报省部级科技奖19项,已获评省部级科技奖5项,包括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2016年度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湖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一等奖1项,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3项。获评二航局科技奖8项,其中技术发明奖1项、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2015年、2016年先后获得省部级工法5项。2017年获评省部级工法14项。2015年获得专利受理12项,获得专利授权2项。2016年获得专利受理30项,获得专利授权9项。 2017年截至目前已申报专利75项,其中49项已受理(发明15项),获得专利授权22项。
2017年,中国桥梁发展正迎来新的一轮建设高峰,新的设计理念、新的结构型式、新的材料、新的工法正不断出现,交通运输部也提出了打造“品质工程”的建设理念。
分公司适时提出了“科技桥梁”、“智慧桥梁”、“绿色桥梁”等新时代桥梁建设理念,并成为了新理念的积极践行者。在运宝黄河大桥上部结构的修建中,积极采用绿色环保施工技术,目前已成为住建部绿色示范项目。在郑万高铁桥梁施工中,采用“BIM+GIS+云”技术,实现了可视化交底,工艺虚拟模拟,数据实时采集、模型同步显示等一系列突破。
六分公司以运宝黄河大桥、郑万转体斜拉桥为代表的波形钢腹板组合桥梁施工能力,大跨径斜拉桥转体施工能力、BIM技术应用能力已处于二航局领先地位,分公司已成为二航局桥品牌中不可或缺的一支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