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建文化

成建文苑

首页 成建文化成建文苑

用青春铸就“钢铁长城”——福莆宁项目团支部青年突击队纪实

发布时间:2025-09-23阅读次数:

夏日的福州骄阳似火,地表温度突破60℃,福莆宁项目明挖段的钢筋像被点燃的火柴,几顶“年轻”的安全帽在烈日下泛着眩光——他们是福莆宁项目团支部的青年突击队员,正坚守在地下连续墙攻坚的最前沿,用汗水浇筑着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

在福莆宁项目,“晒黑”是青春的勋章。钢筋笼加工场旁的临时板房里,项目团支部副书记陈爽正对着施工图纸标注钢筋笼吊装控制点,安全帽带在古铜色的脸上勒出两道醒目的白痕,远看像顶着两个大写的“Y”印。“小爽,你这是去非洲援建了?这脸快赶上盾构机刀盘了!”这独特的“勋章”让后场搞计划合约的妻子王汆草自豪又心疼。

微信图片_2025-09-23_193343_766



其实陈爽的工作远比“晒黑”表象更具挑战。作为明挖段安全管理主力,他每天要在327米长的地连墙基坑边往返巡查15趟,带着“火眼金睛”检视安全隐患。有次暴雨突至,他发现N16幅地连墙接缝处出现渗水,二话不说跪在泥泞里徒手加固止水带,等处理完才发现膝盖早已被泥浆中的锐石划破,渗出的血迹混着泥浆凝固成暗红的印记。现场办公室那间集装箱,铁皮被晒得能煎鸡蛋,却是陈爽的“安全指挥中心”,他贴在墙上的隐患排查表已经记满了二十页,每个红叉后面都跟着整改日期和责任人,限期整改销号,形成安全隐患的闭环管理。

这间不足15平米的板房,也是项目青年职工的“作战指挥室”。室内两排简陋的桌子,是办公桌,也是餐桌。窗边的折叠床,是轮流休息的床铺,也是堆放应急工具的储物台……堆码着的施工日志在桌角整齐排列,墙上的进度表用红笔圈出了地连墙施工的关键节点,每个节点旁都贴着党员、团员责任岗的名字。

“再苦不能苦前线!”综合办公室主任朱弘毅每次来送餐食和防暑物资,总会被这里的景象打动,动情地说:“这些年轻人把工地当成了家,我们后勤保障必须跟上。”自从4月进入地连墙施工攻坚期,团支部7名团员主动搬到板房驻场,即便项目驻地距此不足一公里,他们也放弃了中午与傍晚的往返休息,一心扑在工地上。项目领导看在眼里,多次劝他们回去歇口气,可这群年轻人却执拗地摆摆手:“我们不是不怕累,在板房歇着和回去也没啥两样,来回跑反倒耽误时间,守着现场心里才踏实。”

青年施工员汪怀园则用“变脸”诠释着青春的模样。他上个月才调来福州,刚到项目时报到时,还是个妥妥的“白面书生”。如今再见时,脸上沾满泥浆、肤色透着炭黑,活像个“煤黑子”;摘下安全帽时,被汗水浸透的头发像刚从锅里捞出的面条,袅袅雾气蒸腾。“小汪在泥浆池边盯了12小时,我们都差点没认出他!”现场负责人张红伟笑着说,语气里带着赞许。

晚上十点,总能在电梯碰到王豪,这是个来自贵州的小伙子,身上带着西南F4特有的那股淳朴劲儿。“豪哥,上班啦?”我习惯性地打招呼,却看见他头晃了晃,“要是下班就好了,我上夜班,班才刚开始呢。”几天后的十点,再次在电梯相遇,我吸取了前次“尴尬”的教训:“豪哥,上班啦?辛苦辛苦!”,没想到又被“反杀”,“刚下班,今天上白班。”王豪憨憨一笑,露出两排白牙。“我记得豪哥你不是上夜班的吗?”我被搞得一头雾水。“哪能天天上夜班,身体受不了,轮着来效率才高。”王豪的解释里,藏着年轻人特有的乐观。当被问及昼夜颠倒是否辛苦,王豪咧嘴一笑:“能跟上进度就不辛苦。”原来,为了保证施工连续,团员们实行两班倒,白班夜班轮流扛。

凌晨三点,拌合楼的灯光刺破夜空。项目N37地连墙混凝土浇筑遭遇难题,坍落度损失过快导致导管堵塞,现场顿时紧张起来。

“青年突击队跟我上!”陈爽的声音打破沉寂。带着4名团员立刻奔赴拌合楼,协助试验人员展开了一场持续26小时的“人机大战”。他们逐个排查水泥批次、砂石含水率、外加剂掺量等影响因素,每调整一次配合比,就现场制作试块监测性能。“调整减水剂掺量,再试一次!”陈爽的声音带着沙哑,眼睛布满血丝。次日凌晨五点,当第28组试块达到设计要求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这群年轻人顾不上满身水泥渍,立刻带着最优配比赶回搅拌站拌制。随着混凝土顺利泵送入槽,现场爆发出一阵欢呼,那是对这群年轻人最响亮的肯定。

近日,随着第122幅地连墙的顺利完工,福莆宁项目明挖段地连墙施工全部结束,这道向下扎根的“钢铁长城”,为后续基坑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短暂喜悦后,项目青年建设者们立即转身投入基坑开挖的筹备中,汗水浸透的工服还没干透,新的攻坚号角已在工地上吹响。

这就是福莆宁项目的青年突击队——一群永远奋斗不息的热血青年,一群吃苦耐劳的铁路建设者,一群把工程品质刻在黝黑的肤色中的优秀工程师……他们在福莆宁挥洒青春,用平凡创造伟大,用坚守诠释担当,中国基建的接力棒,正在新一代手中焕发更耀眼的光芒。(秦一洪)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