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攻略平台上搜索怒江旅游,‘一缕阳坡’一定在列。”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六库街道人大主席吴碧才一边展示手机检索内容一边介绍,“来阳坡,在高黎贡山山脊逛书店、喝咖啡,打卡拍照特别出片。”
阳坡,傈僳语为第一缕阳光到达的地方。其坐落在高黎贡山云端之上,是六库街道的一个傈僳族村落。这里可远眺碧罗雪山,体验围火而居的火塘文化,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傈僳族民乐“摆时”。2023年,六库街道依托该村地理优势和民族文化底蕴,启动农文旅融合示范村项目,改造新增了一批旅游接待配套设施。
2024年初,时任中交集团派驻泸水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微在走访调研中发现,“一缕阳坡”并不方便游客前往。文旅基础配套不完善,游客匆匆打卡就离开了。这不仅没给村里带来直接效益,反而增加了村里的交通负荷和垃圾清运压力。
怎么把游客“留”下来是阳坡发展旅游的关键。李微花了2个月时间深入调研。他发现旅游配套功能不完备、文化体验项目缺失、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是影响阳坡吃上“文旅饭”的主要因素。随后,李微和吴碧才多次组织院坝会、火塘会等座谈会收集问题和建议,召开专题会探索发展出路。
“阳坡发展旅游业,需要良好的运营机制和一笔启动资金。”专题会上,李微说道。“我们先带头做起来,做成了,大伙儿自然就加入进来了。”吴碧才补充道。参考了贡山县百万村秋那桶村的经验,并结合阳坡的实际,大家决定采用“党建+公司+群众”的模式,即“街道党委领导班子包保业态+村党总支参与运营”让党建牵头,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企业入驻“引活水”,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增活力”。六库街道紧扣旅居云南的思路,依托中交集团帮扶打造的“咖啡庄园文旅综合体”,引入咖啡经营业态,让阳坡既有乡村烟火气又有城市精致感,接入消费热点。
随着二航局40万元帮扶资金的注入,阳坡村集体经济农家乐、民宿酒店、火塘体验馆完成建设,全面开门营业。
“但这次五一节,村集体经济收入变化不大。”2024年五一节后,吴碧才看着统计数据,向李微表达忧虑。迎来的第一个节假日,阳坡游没“热”到预期。原来酒香也怕巷子深,李微和吴碧才四处奔走,为阳坡寻找宣传推介机会。
怒江州文旅局、旅游协会了解相关情况后,决定让阳坡亮相怒江草果文化周、阔时节等系列线上推介活动。
流量引来了,游客到农家乐品尝当地美食、在民宿看日出、围坐火塘体验民族风情,节假日里村民们忙中作乐。集体经济的示范引领带动村民从观望走向主动经营,1个月内,6家个体经营企业主动参与到旅游接待中来。村民也开始发展农家乐、民宿,把自家菜园、果园向游客开放,村内特产也实现就地销售。2024年9月下旬至10月初,在20多天时间里,村集体运营收入跃升到59.9万元。
梧桐长成凤凰来。村子还吸引了先锋书店、安野藏山等优质企业入驻,为阳坡带来了蓬勃活力。李微和吴碧才又谋划着增加非遗表演、生态观光、户外运动等内容,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把阳坡打造成多业态融合的傈僳族特色旅游村寨。
如今阳坡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游客进入怒江大峡谷的必打卡点。恰如其名,阳坡仿佛清晨的太阳,在新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