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曾凡义
2000年至2014年,仿佛弹指一挥间。14年的岁月悠悠,二航局昆明分公司从3个人发展到200多人,从一个经营性的窗口办事处发展成为一个年生产能力达到10亿元左右的实体性分公司,成立于2007年5月,主要代表二航局拓展西南市场,经营领域以路桥、市政工程、水电项目为主,经营区域辐射到广西、云南、贵州、四川、西藏。最初的7年里自主承揽40亿元项目,配合经营30亿元项目;随后的中交二航局昆明分公司自成立以来承揽项目30亿元。14年的时间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二航局共承揽公路、桥梁、水利水电及市政项目共计60项,累计合同额突破100亿元,积极投身到了西部大开发的队伍中,为云南乃至西南片区的建设承担起了国企应有的责任。14年的峥嵘岁月,二航局昆明分公司伴随着二航局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新云南、新昆明的发展而发展,悠悠岁月,岁月悠悠,沧海桑田,时光荏苒,14年的艰辛历程,每一个脚步都那么的坚韧,每一次回忆,都令人骄傲........
近日,因昆明国资委《国资通讯》约稿需要,笔者采访了在云南奋战14年,见证了分公司全部发展历程的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曾凡义。
记者:从2000年的中港西南办事处到如今的中交二航局昆明分公司,走过了14个年头,请问在这期间二航局昆明分公司走过了怎样的一条发展之路?
曾凡义:二航局昆明分公司的发展可以说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1999年,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出台。2000年,当时的中港集团响应中央号召决定设立西南办事处,积极投身西部大开发建设者的行列。将西南办设在成都?还是设在昆明?中港集团做了一番慎重的考虑。最终经过深入调研和考察,认为昆明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于是,中港西南办落户在了美丽的春城昆明。
办事处组建之初,对于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二航人来说,在感受到春城美景的心旷神怡之外,更多的是西南地区社会环境给经营工作带来的的困难与压力。大环境方面,以云南本土国企为主导的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刚刚落脚的西南办很难分到一杯羹;小环境方面,二航局和中港集团进入西南市场时间较晚,致使西南办迈出第一步异常的艰难。可即使这样,我们始终秉承着“诚信经营”、“钉子精神”以及 “干一项工程,树一面旗帜,交一批朋友,拓一片市场”的理念,从二航局最擅长的桥梁入手,打开了云南市场。2000年12月中标“云南元(江)磨(黑)高速公路土建工程第二合同段”,成功建成了亚洲第一高桥――元江特大桥。元江特大桥全长801米,水面至桥面高度163米,为五不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是迄今为止同类型桥梁中的亚洲第一高桥、中国第二大跨径桥。在贵州,2000年1月中标“凯里麻江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成功打开贵州市场,之后二航局通过跨度国内第一、世界第六的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坝陵河大桥不仅在贵州站稳了脚跟,还更进一步巩固了二航局在桥梁领域“第一把交椅”的位置。在西藏,2003年12月中标“中尼公路曲水至大竹卡段整治改建工程G段”成功打开西藏市场,之后承建的拉萨柳梧大桥更是成了拉萨的地标建筑。
随后,中港(二航)西南办凭借着实力与出色的业绩,慢慢赢得了信任,逐渐被市场接纳。2000-2006年期间,西南办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先后承接项目29个,合同额近40亿元,同时,配合承揽30亿元的项目,总经营额达到70亿元。2007年,在发展大趋势的推动下,在拥有了坚实牢固的市场基础以及良好的经营业绩之后,原来的西南办转型成了分公司,中交二航局昆明分公司成立,二航局的建设者队伍从此在这片红土高原上扎下了根,成为了中交集团在云南本土化的实体公司,为二航局在西南片区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只是,成长的道路毕竟不会一帆风顺。2007年建筑市场整体下滑,建筑行业普遍不景气,甚至有人开玩笑的说二航局昆明分公司“生不逢时”。就在大家都觉得艰难的阶段,二航局昆明分公司凭借着之前积攒的实力和诚信,挺过了成立之初前三年的困难期。2010年,建筑市场出现了短暂的回暖,公司抓住机遇、找准定位,快速的完成了转型升级,于当年的工作会上提出,要成为“智力密集型、管理密集型”的“小”而强的管理型公司,不做“大块头”,不盲目追求发展规模,而是量力而行,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往前走。
2012年,在经历过第一个五年的发展阶段后,二航局昆明分公司开始了第二轮发展。发展必定伴随着新事物带来的阵痛,第一个五年,公司的管理是粗放的,发展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各项工作都处在万事开头难的境地,一路坎坷,风风雨雨,有过许多经验教训,也有过许多困惑和迷茫。但是,善舞的二航人,并没有因此停止脚步,而是迎难而上,积极从第一轮“实战练兵”的结果中总结经验、积累人才、提升管理、不断自我完善。在有了足够的信心和准备之后,我们从2013年开始,响亮地提出走有质量的发展之路,开启了公司第二轮发展的征程。凭借前五年创建的体制、培养的人才以及积累的经验,在第二轮长征之路上迈出坚实一步。
记者:14年的时间,您带领您的团队承接了许多项目,为云南、为昆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都参与了哪些项目的建设?能不能简要介绍一下?
曾凡义:确实,二航局昆明分公司的发展与昆明市,还有整个云南省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正因为所处的大环境得到了发展,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一份子才有了前进的机会。从国家层面上讲,昆明享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倾斜扶持政策;从省内层面上讲,云南省委、省政府明确了12类40条政策措施,赋予昆明更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000年至今,二航局在云南先后承揽了60个项目,合同额近70亿元,项目主要包括市政工程、高速公路、特大型桥梁和水利水电等项目。除了前面提到的打开三个市场的标志性项目以外,二航局参与建设的项目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滇池治理方面。滇池,一直被昆明人称之为“母亲湖”,是春城美丽的源泉之一,世代哺育和滋养着昆明人,但是随着发展和过度的开发,其污染程度曾让人不堪目睹。随着滇池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滇池治理已然已成为云南省、昆明市的重中之重,先后上马许多截污、分流、改线的环保项目,为的是让昆明的母亲湖更清。期间,二航局共承接了包括昆明东风西路人民西路管网工程、船房河截污综合治理工程六标、滇池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草海片区―中干沟截污管网工程等11个项目。其中,昆明东风西路人民西路管网工程是昆明城市中心区排水管网工程中最大的一个项目。由于工程所处地段位于昆明市城区西部的主要交通干道上,为了保证施工区域商圈以及各单位的正常运转,施工期间的保通工作无形中增加了项目的难度。
二、呈贡新区以及南市区建设方面。当前昆明市正在经历从“翠湖时代”迈向“滇池时代”的变革,紧邻滇池的呈贡已成为“新昆明”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呈贡新区以及与其相连的南市区建设工作方面,二航局承接相关项目9个,主要有昆明呈贡新城新潭路网市政道路A合同段、昆明呈贡新城再生水工程管网工程、昆明呈贡新区二期路网东外环南路路面工程施工、昆明市呈贡乌龙片区B地块配套市政道路路基工程第三标段。
三、完善云南及昆明大交通网方面。昆明处在南北国际大通道和以深圳为起点的第三座东西向亚欧大陆桥的交汇点,云南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南欧和非洲五大区域开放的桥头堡。而云南因为特殊的地形,在交通路网建设方面还处在比较落后的位置。近年来,云南省和昆明市政府加快了交通路网建设,力图改变当前受制约的状态。期间,二航局承接项目13个,真正充当起了西部大开发中国企应有的建设者角色。2003年6月中标 “国际213线云南思茅至小勐养高速公路土建项目7-2合同段”。从设计到施工,思小高速都可堪称中国公路史上的典范,达到了公路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了环保之路、景观之路和生态之路的目标,代表了目前国内生态环保高速公路的最高水平。因此,思小高速公路被确定为交通部典型示范工程,荣获詹天佑奖、云南省优质工程一等奖。2006年7月中标“云南新街至河口段高速公路路面工程第1合同段”。项目技术含量高,多项研究成果已在实际领域得到成功运用。同时,项目施工过程严密,监管细致,使桥梁桩基、梁板和路基合格率都达到100%,被列为交通部路面示范工程并获得了云南省优质工程一等奖。2007年9月中标“成昆线广通至昆明段扩能改造工程第二标”,标段内全长7395米的广昆铁路三棵树隧道是云南省首座7公里以上双线铁路长大隧道。2010年1月中标“昆明市轿子雪山旅游专线公路建设工程第三合同段”,标段内的马过河特大桥是轿子雪山旅游专线的重点控制性工程,桥长756米,高180米,是高墩钢构的云南省第一高桥。同时,还参与建设了云南昆石高速公路、云南保龙高速公路、云南永仁(川滇界)至元谋段、云南澜沧江沿江公路兰坪县表村至碧玉河(梅冲河至江门口段)公路、云南省国道主干线昆明绕城公路西北段、国家高速公路网横12杭州――瑞丽公路大理至丽江联络线、国家高速公路网杭州至瑞丽公路-云南龙陵至瑞丽高速公路等项目。
四、在参与云南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公司也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贡献。由于昆明地处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经济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的交汇点,昆明市政府力将昆明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联系西亚、南欧和非洲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为此,昆明市不断加强投资环境建设。长期以来,昆明分公司也一直积极关注并尝试在投资领域有所作为,以期反哺二航局昆明分公司的第二故乡。在经过长期的了解和努力后,2013年,昆明分公司成功将中交集团引入到了云南基建设施的投资领域,以期利用中交集团雄厚的实力,为云南以及昆明的建设出资出力。2013年6月中国交建与云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建立对接机制,在交通基础设施、城市综合体开发、轨道交通及其他相关领域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在大框架的指导下,9月中国交建与昆明市政府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细化了合作内容,确定了市政基础设施领域以飞虎大道、春城路延长线等的建设和城市综合开发领域以昆明市巫家坝片区约3000亩土地的开发整理为基础的基本内容。同时,还达成分“点(南连接线下穿飞虎大道工程)、线(飞虎大道)、面(巫家坝片区)”三步走的合作意向。12月,中国交建再次同云南省政府在签订了高速公路投资合作框架协议,并就参与云南省嵩昆、曲宣、蒙文砚三条高速公路约320亿元的投资合作建设达成协议,与此同时,中国交建还将积极关注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进展,并适时参与投资建设。2013年12月公司中标“昆明南连接线高速公路下穿飞虎大道工程”,目前正在紧张的施工阶段,这是二航局昆明分公司的首个投资项目,也是中国交建与云南省、昆明市合作协议得以落地实施的第一步。昆明分公司将中国交建成功引入,不仅让生产要素“流”向昆明,更“留”在了昆明,达到了“立足长远、互惠互利、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最终目的,实现了企业与政府的双赢。
记者:公司除了参与基础设计建设,作为央企,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您觉得你们公司做了哪些工作?
曾凡义: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二航局昆明分公司一直积极走在前列,呈现出作为国有企业应有的品格。2009年,云南遭遇了60年一遇的旱灾,在昆明市住建局、市交运局及市建管公司联合发起的捐赠活动中,公司积极参与,捐助款项达4万元。不仅如此,公司针对严重的旱情还自发的组织了二次捐助。公司抗旱救灾小组带着10万元善款和10吨大米来到了宜良最北端的苗族村落――宜良县马街镇华家营村委会营盘山村小组,将二航局的爱心直接送到了灾民的手中。
2012年9月7日,云南省彝良县发生5.7级地震,公司第一时间发动员工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所得善款,一部分用于慰问了公司受灾职工,另一部分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慰问小组直接送往了彝良灾区。在了解到灾区还有许多小学生在搭建的活动板房中继续上课时,公司便立即购买了200余套学习用品送往了彝良县钟鸣乡木龙小学,为他们送去了多一份关爱。
2013年3月25日,二航局昆明分公司团总支参加了云南省昆明市团市委组织的希望水窖“1+X”公益活动启动仪式。活动仪式上,公司认捐善款5000元,用于在旱情严重灾区开凿水窖,为灾区人民奉献爱心。
除此之外,我们公司在玉树、雅安遭遇强烈地震灾害时,也都积极主动的伸出援手,为祖国同胞们献上自己的爱心,展现出国企应有的担当。
记者:您刚才谈到公司提出“智力密集型、管理密集型”的目标及“有质量发展之路”的第二轮发展,您带领您的团队在实现公司发展目标方面都有哪些计划?做了哪些准备?
曾凡义: 云南作为国家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内联外通、高效便捷的通道,也是里应外合,进退自如的基地。中国交建也强烈的意识到未来新云南和新昆明建设的前景,因此在2013年适时分别于云南省政府和昆明是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作为中国交建的子公司,二航局也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要在中国交建打造“五商中交”,率先建成世界一流企业的进程中成为核心竞争力强、有鲜明特色的主力子公司。昆明分公司作为在二航局的子公司,根据自身发展和14年在云南的打拼,我们很快找准了定位,明确了下一步发展的目标:我们将把自己打造成为二航局具有鲜明特色的公司,在新的形势下,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
有了精准的定位和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思想,接下来,我们公司将抢抓新云南、新昆明发展的良好机遇,苦练内功,获得提升。在经营上,我们将切实采取措施,提升与集团西南区域总部的对接能力、配合能力和服务能力,与二航局西南分公司一起形成合力,确保在集团西南区域总部运作的高端、大型综合性项目上占有应有的份额,不断推动我们公司转型升级,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探索一套科学有序的经营工作长效机制,建立一套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营销网络;在项目管理上,公司将进一步强化对项目的过程管控,坚持以绩效考核为牵引、以成本管控为抓手、以效益提升为目标,推动管理工作向项目部下沉,强化公司执行力,让规则落地;在企业文化上,公司将不断导入“商”文化,使“工”“商”结合,转变思路,让企业文化升级。同时,引导公司员工讲正气,树正义,营造思想阳光的良好氛围,让打造“家”文化真正落地;在企业监督方面,公司将紧绷风险防控这根弦,切实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增强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建立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让监督有效,让企业运行更稳健。
记者:在结束采访时候,我想冒昧问您一个私人问题。在二航局内部,很多都赞称您为二航人的“云南王”,可是长达14年的两地分居,您觉得对家人最大的亏欠是什么?您后悔过?埋怨过吗?
曾凡义:是的,作为建筑行业,我和我们大多数二航人都一样,两地分居,对家人亏欠的太多太多了。很少时间陪同家人过节,家里有什么事情,也不能担负起责任。我母亲10年前都因脑溢血瘫痪在床,可是我能陪同在身边的时间非常有限,这是作为一个儿子我没有能尽到孝。这么多年,我和妻子两地分居,家里大小事情都是妻子柔弱的双肩担负起来,也有过怨言,也有无数次掉泪,然而我却不能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是作为一个丈夫没有尽职。这些年,孩子的成长我很少参与,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我一直都很少陪在身边,更不要说孩子的教育了,作为一个父亲,我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这一切的一切,又能怎样呢?家企不能两全,再说,二航人大多数都这样,我也要服从组织的安排,坚守自己岗位。对家庭的亏欠,希望退休后能弥补,可能的话,退休后接家人来昆明这座美丽的春城,也让家人分享一下我和我的团队为之奋斗10多年的美丽城市。(党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