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交集团表彰了“五一巾帼奖”
中交二航局1个集体和3名女职工榜上有名
她们务实严谨的工作作风
坚韧不拔的工作态度
是最闪耀的二航巾帼红
中交二航局工会推出“铿锵玫瑰”特辑
讲述她们的故事
一起来看
在智行国际公司的办公楼里,总有一盏灯亮得特别早。晨光熹微中,郭彬彬已对着三维模型屏开始推演,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映射在她专注的脸庞上——这是2025年初春的清晨,也是这位女工程师二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剪影。
破茧成蝶:二维时代的数字觉醒
时针回拨到2013年,当国内建筑业还停留在二维图纸时代时,刚入职的郭彬彬便如一只蛰伏的蝶,在传统与变革的交界处窥见了未来的微光。彼时,项目部里堆满泛黄的图纸,工程师们伏案执笔,铅笔与尺规的摩擦声此起彼伏。而角落里的郭彬彬,却对着电脑屏幕上一款陌生的BIM软件陷入沉思——那些跃动的三维模型,仿佛在二维世界的裂缝中撕开了一道数字化的豁口。
“二维图纸就像平面的拼图,而BIM是立体的交响乐。”她在工作笔记中写道。为了掌握这门新技术,郭彬彬开启了“双线作战”模式:白天完成日常工作后,夜晚便化身“数字学徒”,对照英文教程逐帧解析软件操作。她的工位上总放着一本被翻到卷边的《BIM技术导论》,书页间夹着写满公式的便签,桌角的老式台灯常常亮至凌晨。同事打趣她“走火入魔”,她却笑着回应:“总要有人先蹚过这条河。”
2014年,她带着这份笃定入职二航局,投身西成客专项目建设。在秦岭隧道的轰鸣声中,她将BIM技术引入铁路工程:从桥墩钢筋排布到隧道支护参数,每一组数据都被赋予三维生命。经过数个深夜的打磨下,她与研发团队制定出可视化设计和虚拟施工推演方法和流程,开发了基于BIM的项目集成管理信息平台。“传统施工像摸着石头过河,而BIM让我们有了透视未来的眼睛。”项目总工的评价,让郭彬彬更加坚信——破茧的时刻即将到来。
智绘蓝图:毫米级精度的破局之战
2017年,武汉沌口长江大桥施工现场,江风裹挟着焊花在钢桁梁间呼啸穿梭。郭彬彬站在江岸观测点,手中的平板电脑正同步显示着虚拟施工推演视频。屏幕上,箱梁的每一颗螺栓孔位都在数字空间中闪烁微光,与实体钢结构的实时扫描数据重叠比对。
她与团队模拟出的虚拟施工推演视频,解决了箱梁实际安装的偏差预演判断和预先控制问题,最终将箱梁安装误差控制在3毫米以内。这项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在2019年捧回中国公路学会BIM创新一等奖奖杯。
数字孪生:超级工程的智慧跃迁
2019年5月,郭彬彬调入智行国际公司,作为数字化项目负责人,在广州横沥岛尖城市土地开发项目,她带领数字化研发团队,研发了城市开发数字化平台,通过BIM与GIS技术,切实解决了项目交叉界面多导致潜在变更多、开发强度大导致时序统筹难、信息化水平低导致协同效率低等问题。重构了城市开发模式——地下管廊与空中连廊在虚拟空间交织生长,每块土地的开发效益在云端精确计算。项目负责人指着实时更新的三维沙盘感慨:“这哪是施工平台,分明是城市进化的加速器!”
随着深中通道、张靖皋长江大桥等超级工程接踵而至,郭彬彬将数字孪生技术推向新高度。她与研发团队打造了大跨悬索桥缆索智能化施工应用系统、工程建造数字孪生平台等智能建造系统,大幅提升项目建造综合管控能力,这些突破让工程建造从“经验驱动”迈入“数据驱动”时代。
追光而行:构筑数字建造新纪元
如今已是智行国际技术中心副经理的郭彬彬,围绕核心产品研发及核心业务发展,建立技术中心柔性研发团队,聚焦工程数字孪生、工程AI及数字建造云平台等核心技术研究,沉淀了20+项关键技术成果,赋能6大类关键产品研发,参与打造了行业内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建造数字底座,这个数字底座正在成为行业“新基建”的基石。
当被问及未来愿景时,郭彬彬望向窗外渐次亮起的城市灯火:“每盏灯下都该有数字建造的基因——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让工程更安全、城市更智慧的温暖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