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庄严时刻,我们回望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总有那样一些身影如灯塔般矗立,照亮历史,更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离休老干部那兴武,正是这样一位从革命岁月中走来的见证者。他以一生的坚守与奉献,书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感人篇章,也成为激励我们在企业攻坚克难时期砥砺奋进的精神旗帜。
1926年4月,那兴武出生于东北的黑土地。那时的东北,正饱经风霜、山河破碎,国家的苦难和民族的危亡,在他年少的心灵中早早埋下了报国的种子。19岁那年,怀着对侵略者的不屈之志和对新中国的殷切期盼,他毅然投身革命,成为八路军的一员,踏上保家卫国的伟大征程。
作为一名八路军战士,那兴武最初担任骑兵。在东北严寒的凛冬中,骑兵训练的艰辛远超常人想象。零下数十度的低温里,他和战友们每日坚持骑术、战术训练。绑腿是行军作战的必备,为保持稳定需紧紧系牢。而在极端低温下,绑腿冻结如铁,深深勒入腿中,皮肉与布料几乎粘连。每次训练结束解开时,都伴随着刺骨的疼痛。日复一日,他的双腿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痕迹——这些伤痕,是革命岁月艰辛与坚守的见证,更是他以血肉之躯践行军人使命的勋章。
随着革命进程推进,那兴武又投身于解放后的湘西剿匪战斗。湘西地势险峻、匪患严重,剿匪任务异常艰险。在一场夺取锡矿山的关键战役中,敌人的子弹击中了他的胳膊。战事激烈、医疗匮乏,战友仅能以布条简易包扎。他强忍剧痛坚持战斗,直至胜利。令人动容的是,这颗子弹的弹片数十年来一直留在他的体内,他从未主动提及,直至近年一次体检才被发现。这枚弹片,不仅承载着战火记忆,更镌刻了一位革命者无畏生死、奋勇拼搏的英雄本色。
战火平息后,那兴武脱下军装,将满腔热血投入新中国建设事业。他转业至中交武港院,担任党委副书记。在新的岗位上,他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优良作风,严于律己、履职尽责。无论是参与制定公司战略,还是关怀员工生活,他都全心投入、不遗余力。他常以自身经历,向青年员工讲述艰苦奋斗的往事,传递红色基因,弘扬奉献精神。在他的引领下,公司形成了团结拼搏、迎难而上的良好风气,为早期发展筑牢坚实基础。直至离休,他始终初心不改、信念如磐,用实际行动诠释“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忠诚与担当。
如今,那老已近期颐之年,但他身上那份历经岁月洗礼的革命精神,依然熠熠生辉。当前,公司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诸多挑战。在这攻坚时刻,那兴武的事迹如暖流温润人心,如旗帜引领方向。他在战争年代所展现的坚韧勇敢、在岗位之上所体现的敬业奉献,正是当下我们迎难而上、突破瓶颈最需要的精神动力。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闪耀。让我们以那兴武同志为榜样,将老一辈的优良传统融入岗位实践,以坚定信念、奋发姿态和扎实作风,直面挑战、锐意进取,共同为公司的转型突破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在新时代征程中续写武港院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