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5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世界第一钢桁拱桥——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主拱胜利合拢,标志着该桥施工监测与控制项目已取得阶段性胜利。我院与重庆交通大学共同承担了该桥的施工监控任务。这是我院自成功完成世界第一斜拉桥——苏通大桥的桥梁监控监测项目后,在桥梁施工监测监控领域内的又一新的突破。
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于2004年12月29日动工,全长1741m,主桥为跨径190+552+190m中承式钢桁连续系杆拱桥,双层桥面布置,上层为双向六车道和两侧人行道,桥面总宽36m。下层中间为双线城市轨道交通,两侧各预留一个汽车车行道。大桥建成后将超过世界著名的拱桥——澳大利亚悉尼大桥成为世界最大跨径的公轨两用钢桁拱桥,成为“世界第一拱桥”。
朝天门大桥施工监控监测项目较之苏通大桥有所不同,大桥为中承式钢桁连续系杆拱桥,建造过程复杂且技术难度大,主要体现在精确的构件加工、支架上拼装钢桁梁及支座预编、悬臂自架设钢桁拱、结构顶升调整空间位置、桁拱合拢、支座平面位置调整、桥道钢桁梁架设及体系转换等;另外朝天门大桥建造影响因素众多且多变如结构自重、加工精度、温度变化、风载变化等;在建造的过程中,大桥面临的结构强度、稳定安全问题非常多。针对上述技术难点大桥监控组组建了应力应变和温度自动化监测系统。采用网络化空间拓扑布线,将最大悬臂长度达276米的钢桁梁和高达176米的斜拉扣塔连在一起,采用先进的远程控制技术,通过通讯线缆,将大桥桁梁杆件的应变传感器和办公室的远程控制计算机联网。监测人员通过该自动化系统能随时掌控朝天门大桥建造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和温度情况,确保朝天门大桥建设过程中结构的安全和质量在受控之中。
世界第一钢拱桥重庆朝天门大桥主拱的成功合龙,标志着我院已成功掌握大跨度钢拱桥的监控检测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国内桥梁监控监测领域的竞争力。同时标志着二航局已成功掌握大跨度钢拱桥的施工技术,进一步提升了二航在世界桥梁建设领域的竞争力,再次占领了制高点,实现了世界级桥梁建造技术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