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武港院科研又出新成果。2013年1月28日,由我院承担的二航局课题“英标体系下海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 和“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复合地层渣土改良技术研究”顺利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其中“英标体系下海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课题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复合地层渣土改技术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英标体系下海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依托马来西亚槟城二桥工程,主要系统研究英标体系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吸取了国内大型跨海桥梁的施工经验,提出了采用粉煤灰水泥、矿粉和硅灰复掺的技术配制海工混凝土,实现了海工混凝土抗渗性和抗裂性的和谐统一,并采取相应的温控措施解决了热带海洋环境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及裂缝控制、变截面实心段的裂缝控制等问题,切实提高了混凝土质量。
“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复合地层渣土改良技术研究” 依托广州至佛山段施工12标段土建施工项目,旨在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对土体改良进行多方案比选和研究,制定合理的改良工艺(含配比、操作规程等),确保改良渣土符合盾构掘进、排土及防喷涌等施工要求,确保盾构顺利推进。
鉴定会由湖北省科学技术厅主持,鉴定委员会由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水中和、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廖朝华、中交二航局勘察设计院教授级高工王晋、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教授级高工詹建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赵文光、中交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高工钱丽和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级高工周开国七位专家组成。中交二航局总工张鸿、副总工杨昌维、罗承斌,总工办徐进、王丽欣,中交武港院新材料及防腐蚀研究所经理屠柳青、新材料公司副经理张智等均参与了本次鉴定会。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两项科研课题分别围绕海工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盾构施工中复合地层渣土改良技术展开,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柯静 李顺凯 张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