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

工会工作

首页 党的建设工会工作

大暑至深夏正浓 建筑一线“热”战正酣

发布时间:2025-07-22阅读次数:
7月22日,正值农历大暑节气。此时节,“湿热交蒸”达顶点,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在中交华中科创中心项目建设现场,二航建设者正顶着38℃的高温,与烈日展开一场无声的“攻坚战”。

暑气里的“时间表”

清晨5点30分,天刚蒙蒙亮,木工班组老张已换好反光背心,蹲在工具箱前检查电钻的电池。“大暑天最要命的不是热,是‘闷’——他扯了扯湿透的反光背心,额角的汗珠顺着皱纹往下淌,中午12点到下午3点,钢筋能晒得烫手,别说干活,站一会儿都发晕。”他抹了把脸上的汗,指着工地角落的遮阳棚说,“现在项目调整了作息:早5:30到10:30,下午3:00才开始上工,把最毒的日头给躲过去。”


工地上的“防暑密码”藏在每个细节里:钢筋加工区搭起了双层防晒棚;混凝土搅拌站旁,两台雾炮机持续喷洒水雾,给空气“物理降温”;施工区的临时休息站里,冰镇绿豆汤酸梅汤定期供应、藿香正气水整齐码放。“我们每天安排党员示范岗岗员巡查工人的安全情况,身体健康一定是第一位。”项目党支部书记张蕾蕾介绍。


工地里的“热乎事”

上午9点,日头已有些灼人。幕墙工小张踮脚站在吊篮边缘,正伸手固定幕墙龙骨的连接件。汗水顺着安全帽的系带往下淌,砸在被晒得滚烫的龙骨上,“滋啦”一声腾起细小白汽。他腾出一只手抹了把脸,掌心的汗混着灰尘,在脸颊上蹭出两道浅痕。“这栋楼的幕墙缝,得比家里的窗户还严实。”他低头瞅了眼手里的水平仪,红泡的指尖把刻度线校得丝毫不差,“热是真热,可一想到将来这玻璃幕墙能挡住冬天的风、夏天的晒,楼里人舒舒服服的,咱这汗就不算白流。”

这话里没什么豪言,却像工地角落里的凉棚,透着实在的暖。工地上这些握着扳手、扶着龙骨的手,晒得黝黑,磨出厚茧,却在高温里把每一颗螺丝拧得紧实,每一块玻璃装得平整。他们不只是把图纸变成建筑的“造楼人”,更是把“遮风挡雨”的期盼,缝进城市肌理里的“筑梦人”。


深耕基层的“连心桥”

“高温不是‘拦路虎’,而是检验项目管理能力的‘试金石’。”项目负责人罗壮坦言,今年项目面临“双节点”压力:一方面要完成9月A2、A3整体幕墙工程收官;高温天的工人安全更不能出半点差池。


每天的早会专门辟出“工人需求角”,从“冰饮能不能多放柠檬”到“夜间施工的照明能不能调亮些”,琐碎的诉求都记在台账上,24小时内必有回应。罗壮说,“从送清凉到护安全,从企业担责到连着民心,就是想让兄弟们知道:他们的汗,有人看见;他们的累,有人惦记。”


大暑里的“建设温度”

日头渐高,工地上的“热”与“暖”仍在交织。当城市在高温中“慢下来”,建筑工地的建设者们却用汗水“加速”着城市的更新。正如老张说的那句话:“大暑的热,是土地在喘气;我们的热,是房子在长个儿。”


从大暑到寒冬,从地基到封顶,每一块砖的温度里,都藏着建设者对“宜居”的承诺;每一道梁的弧度中,都写满基层劳动者对“幸福”的诠释。这或许就是节气与建设最动人的联结——以汗水浇灌希望,用坚守定义平凡。

光谷送清凉.webp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