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八月,中交锦上项目安全管理部副部长田梓豪的思绪,总会情不自禁地飘回已阔别10年的军营……
田梓豪生在军人家庭,他的父亲、爷爷和两个舅舅都是军人。从小对他就格外严格,每次吃饭的时候他的舅舅会要求我站在一边儿吃饭,十岁之前他都没上桌吃饭。平时生活中也是“半军事化”管理,被子要叠整齐;每天要坚持跑5公里等等。虽然很累,但他的身体素质确实在每次的锻炼中打下了结结实实的“好底子”。后来再大一点,当他看见影视作品中军人那英姿飒爽的风采,“我要当兵!”的想法便如星星之火在心中闪耀。
2013年,18岁,他应征入伍。
新兵连的生活苦、训练苦,尤其是当我刚脱离校园,就进入军营,两个环境可以说天差地别。但他告诉自己“再苦再可要扛住”,并在两个月的时间内迅速适应了军营的生活。结束新兵营的训练,他成为了一名防化兵。刚开始对这个兵种并没有直观的感受,后来,穿上密不透风的防化服后,视野范围是正常人的三分之二,呼气阻力是正常人的3倍,他才理解为什么说,“防化兵是一个连呼吸都没有自由的兵种。”
防化兵是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兵。和平时期,在处置遗留化学武器、化工厂爆炸等事件中也都有我们的身影。因此被誉为“降魔神兵”。他们平时的训练也比其他兵种更苦,但他“底子好”,体能和耐力都比较突出,在训练中经常可以帮其他战友多背相当于一个步枪重量的装备。曾经稚嫩的面容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已变得刚毅,他成长迅速,2014年,被任命为副班长。
都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句话对于他们防化兵来说更是如此,几年里,成百上千次的训练,终于在2015年的5月迎来“实战”,这天他和战友们接到命令,执行“日遗化武”保障任务。他深知这次出任务的机会非常难得,所以内心非常激动,“现在是考验咱们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小心谨慎,确保安全,保证完成任务。”
面对这边毒气肆虐,浓烟密布,他和战友们沉着应对,紧急防护、观毒判毒、准确侦检、上报数据,每个动作都在成百上千的训练中形成了肌肉记忆,一连串动作都“准、快、精”。他始终记得,在现场机器的轰鸣声中,洗消员手中的喷枪如“点穴”一般精准无误,淋浴组的战友展开、撤收如同战场上出鞘的利剑。
任务结束后,当大家摘下厚重的面具,看到战友们一个个被汗水打湿的脸庞,大家彼此对望,却没有说话,因为已经累得都忘记了说话!他脱下厚厚的防护服,习惯性地捋起袖口,胳膊上早已焦黄的疤痕又被磨得累累伤痕,防护服里面倒出来的汗水也整整装了半个矿泉水瓶。最后,他们出色地完成了这次任务。他也荣获了“优秀士兵”的称号,那一刻身体上疲惫消失殆尽,只剩身为一名军人的无上光荣。
2015年9月,带着对军营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憧憬,光荣退伍。退伍不褪色,换装不换心,2021年,他加入中交二航局,穿上中交蓝。如今,他把这份承诺延续到了工作岗位上,从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成为一名工地平安卫士。
他目前所在的四川省资阳市中交锦上项目体量大,涉及专业多。“项目建设中哪里最艰苦、哪里最困难,我们先上!”面对困难和挑战,作为退伍军人和青年突击队队员,他坚持“工地安全无小事,工友安全健康是大事”的工作理念,总是冲在最前面,用脚步丈量工地安全。
在工地现场,有时候他就像一个“婆婆嘴”,时刻叮嘱现场规范作业;有时候他又是一个“小老师”,不断向产业工人普及各种安全生产知识;他还是一个“飞毛腿”,每天不辞辛劳奔波于施工现场每一个角落。就这样,我用耐心、细心、用“火眼金睛”,为项目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他刻苦学习,还考过了注册安全工程师。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无论是保家卫国,还是安全检查,他都用自己的方式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我一直延续着部队雷厉风行、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风,切实打通了安全最后一公里,为项目建设安全顺畅保驾护航。”他将永葆军人的本质、本色和作风,焕发着退伍军人的“精气神”,继续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诠释中交人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