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文化故事

首页 企业文化文化故事

父亲的执拗

发布时间:2017-08-01阅读次数:

说起“执拗”,大家第一感觉就是老顽固、一根筋。按照我们大冶方言来说,那就是一个“倔”,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然而父亲就是这样一个执拗的人。父亲虽然没有当什么官,但是他绝不占公家的便宜,绝不用“糖衣炮弹”去腐蚀别人,也绝不接受别人的“糖衣炮弹”。就是这股“三个绝不”的执拗劲,成了他一生所有性格的基石。细细品味那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我读懂了父亲的执拗。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我甚至也和父亲一样执拗起来。

父亲1938年出生,1958年参加工作,是一名老武钢人、老矿工。那“守山吃、伴山眠”、“不完成任务不下山”万丈豪情历历在目,“不拿公家一针一线”的纪律早已成为了老一代矿工的习惯。

父亲一生的工作很简单,先是一名采矿工,后来做了木匠,接下来干了近20年的施工队副队长,相当于现在的项目副经理。虽然算不上什么官,但是很多包工头巴结还来不及呢。

我家是农村的,过去的老房子都是土坯房,家里有七姊妹,孩子大了房子也不够住了。1988年,我家决定在自留地上盖房子。因为家里穷,父亲决定先盖一层。有一个包工头谭老板得知后,主动给我父亲送红包。

“方队长,你这么照顾我,这个就当作是提前给您乔迁贺喜了”。“拿回去,这个绝对不行。”父亲态度非常坚决。谭老板见状后马上改口:“这里就2000元钱,要不就当是我借给你的行不?”“说了不行就是不行,你如果还这样,我马上向纪委报告,而且让你退场。你把工地上的活干好了,干漂亮了,就是送给我最好的贺礼”。父亲如此 “油盐不进”,谭老板也只好服了。

在别人看来,父亲管施工的,家里也正在盖房子,要想弄点水泥、沙石等建筑材料,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父亲公私分明,绝不拿公家一针一线。就连我叔叔家当时盖猪圈想让我父亲给弄水泥,也被拒绝了。

那天下午,叔叔来找父亲要2包水泥。“这里这么多水泥,少一两包别人也不知道的啊”。可父亲不这样认为:“水泥是公家的,公家的便宜不能占,想要水泥就得自己去买”。叔叔一听,推着空板车气冲冲地走了。下班后,父亲自己掏钱买了两包水泥送到叔叔家。弄得叔叔连忙向父亲道歉,并执意将两包水泥的钱送到我家里。

就这样,父亲一次次辨清是非、一次次坚持原则办事,让那些不理解他的人,慢慢地理解了、想通了、明白了。

但是有一件事,我好几年都想不通,我甚至还恨自己的父亲。

那是1991年我从武钢矿山技校毕业后,想分配到一个稍微轻松的工作岗位上。

按理说,我父亲有这样的人脉关系帮忙的。父亲有个关系很好的师叔当科长。“爸,你也学学别人送礼呗。只要你开口,绝对没问题的”。原本以为父亲会把我的事记在心上。

可是到正式分配的时候,我傻眼了:我当了一名球磨工。要知道,球磨工是当时最艰苦的岗位:噪音大,粉尘多,劳动强度大。面对着硕大的球磨机和艰苦的工作环境,我当时真的气疯了:“你还是不是我爸爸啊?”

“记住了,儿子,你让我去给你师叔送礼,我这不是害他犯错误啊。越是艰苦的岗位越能锻炼人,当工人一定要有真本事……”父亲如此的执拗,让我败下阵来。

幸运的是,面对父亲对我工作分配上的“不负责任”,我遇到了一个有责任的球磨师傅蔡传本。师傅是一名老党员,老劳模。在师傅的影响下,仅用了2年时间,我就成为了球磨上的好手。在后来9年的球磨工作中,我创造了连续3次荣获武钢集团公司和大冶铁矿球磨技术状元的记录。

“当工人一定要有真本事”,父亲的这句话一直在鼓励我不断前进。11年的球磨工作,我践行了“细磨矿石 精炼人生”的价值理念,我当了劳模,评为了黄石市道德模范。不仅在球磨上荣获技术状元,我还通过自学,成为了公司的公文写作技术状元,我从一名拿“锹杆子”的球磨工成长为一名拿“笔杆子”的党群主管、党支部书记,而且一干就是15年。一步步的成长,让我明白了父亲“执拗”背后的良苦用心。

在15年的党群主管和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我负责党务宣传工作,还负责办公用品的采购。曾经几次有人给我送购物卡,要求给予关照,但是我也坚守了父亲“三个绝不”的执拗劲,把好了每一次的廉洁关。

在武钢矿山工作了26年,我感谢矿山对我的培养。钢铁寒冬的大气候下,矿山的效益持续下滑,出台了人力资源优化政策,鼓励大家走出去再就业。带着15年政工工作的积累和沉淀,我走出了大山,有缘相聚在中交二航这个大家庭,走上了南京项目书记助理的岗位。

如今,父亲离开我也有7年了。但是父亲那股“执拗”劲,在我心中永久回味。面对新的岗位,新的挑战,我将会像父亲那样,干净做事,清白做人,做一名对二航忠诚,对自己负责的“执拗”人。(方国俊)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