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凌晨1点钟了,在中交二航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华东片区项目部,谷芦芦却一直在等待钢筋的进场。电话此时“嘟嘟”响起,“钢筋到了,太好了,我现在就过来。”谷芦芦赶紧戴上安全帽赶到工地,开始指挥卸钢筋……这是他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场景。对于他来说,“等米下锅”的钢筋能按时到货,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保证整个物资供应运转高效、有序,项目经理亲自挂帅,物资部门冲锋在前,项目各部门通力配合,组成了一支“粮草官”大军,在工地上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方声斌是项目经理,他亲自挂帅,指挥、协调、坐镇在一线。由于该项目采取的是劳务分包和专业分包,物资部门负责钢筋和混泥土等主材、钢管和扣件等周转材料以及临时用水、用电等物资材料的保供工作。方经理常说:“物资保供是一个有机链条,各劳务、供应商和项目部门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断链,在施工过程中必会造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凭着20多年的项目经理经验,他创新了物资供应保障“三四五”的工作法:“三”即严格执行物资计划申报制度、现场物资盘点制度、现场物资平库制度等三项制度;“四”即要用精心、细心、恒心、耐心“四心”去做好物资管理每件小事;“五”即坚持计划到现场、收料到现场、调度到现场、确认到现场、签字到现场等“五到现场”,做好物资供应环环相扣不掉链。
如果说,项目经理是“粮草官”大军中的指挥官,项目物资部就是冲在第一线的急先锋。今年5月份的“环保风暴”,造成黄沙、石子等原材料上涨,并供应紧张,导致混凝土生产成本上涨,价格上扬。项目物资部部长谷芦芦从项目利益出发,一方面采用“缓兵之计”,要求一家混凝土公司坚持5月份和6月份继续按照原价格进行保供,待7月份再商议调价事宜。另一方面,及时与另一家混凝土公司巧妙周旋和沟通,按照长期合作“画饼”的策略,将混凝土压在当地最低价格,为项目争取了最大利益。
整个项目就是一个团队,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需要,各部门员工就及时到哪里协同补位。6月份至8月份之间,在物资部只有一个人出现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合约部预算员龙俊英、工程部施工员蒋沛杉和康磊主动请缨,积极协助报送混凝土计划。遇到钢筋等物资到场时,无论在烈日下,还是在午夜里,他们都主动到工地严格按照程序和要求做好验收工作。就连综合办公室办事员丁宁也客串起了材料员。
外架钢管和扣件等周转材料一直以来由项目部负责管控,在距离工地近20公里的租赁场地上存放。早上6点,丁宁押车来到租赁场地,对每一车钢管和扣件的数量进行认真清点和监装,有时候忙到下午1点饿着肚子才回来,看着大家都这么拼,他也毫无怨言。
9月份是项目部最艰难的日子,钢筋保供出现了“断粮”。
按照和业主的合同约定,一方面业主支付给项目部的资金远远无法满足付给劳务和供应商的资金。另一方面按照钢筋采购合同约定的支付方式,巨大的钢筋资金缺口难以保证项目部对供应商的结算支付。钢筋供应商以欠款为由停止了供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就在眼前……
晚上11点多了,项目经理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项目经理、总工、物资部和工程部、合约部等部门负责人正在商讨对策。
“工程部通报下两个劳务目前工地上各种钢筋的数量……”“物资部报告下目前最急需的钢筋品种和数量有哪些……”“现在各劳务的工作干劲都很高,不能因为咱们钢筋断供而影响士气……”
项目部一方面及时向公司领导和公司分管部门汇报现实困难,请求公司给予大力支持。另一方面积极从内部挖潜,及时做好工地钢筋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共享。与此同时,项目部争分夺秒抢先机,利用本地化资源优势,及时联系当地钢筋供应商,并按照程序向公司启动零星采购,以解燃眉之急。
项目部的现实困难引起了公司的高度重视,公司特事特办,不仅从资金上给与支持,同时果断启动新的供应商进行供货。看到一车车钢筋筋到位了,大家的心里终于踏实了。
如今走到工地上,泵车泵力十足地将混凝土输送到楼顶,旋转的塔吊将一捆捆钢筋稳稳地吊起,施工人员在各个作业面辛勤的工作,项目管理人员坚守在一线协调指导……工地上一派繁忙的劳动场景,大家都在为即将封顶而努力着。
“有了公司领导和部门做我们坚强的后盾,一次次困难、一个个挑战将会让我们越战越勇。”谈到项目部下一步的工作,项目经理方声斌信心十足。他将全力以赴把项目部打造成一个做事的团队,让每一名员工成长为一个真正能做事、会做事的人,用责任诠释“建筑品质空间”的企业使命。(方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