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也是“二九”的第二天,在一次次冷空气的影响下,阵阵寒风仿佛在提醒着大家,最严寒的三九天就要到来。然而在南京项目工地,看不到冬天的寒意:挖土机的轰鸣声,塔吊的转动声,建设者们的激情与汗水,汇成了工地里独有的新年交响曲。
上午7点还不到,迎着初升的太阳,施工人员就陆续来到工地。为了在春节前完成最后一栋主楼及商业楼主体结构、地库等各项施工任务,大家也都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奋战在工地上。
上午8点,伴随着“嘀嘀……滴滴”声,一台混凝土泵车开到了5—18#商业楼旁,在两位工人师傅的操作下,笨重的泵车玩起了大变形,车后部伸出一个用来装放混凝土的漏斗,车子中间然后向下伸出四条“支撑腿”固定在地面上,向上则伸出一支几十米长的折叠“手臂”……工人师傅如同乐队中的鼓手,敲打出有节奏的“咚咚……咚咚”声,激昂的声线,响彻工地上空,透过长长的“手臂”泵力十足将混凝土输送到位。
听,钢筋加工区切割机“咯吱……咯吱”声,飘荡着“小提琴曲”的悠扬。2名钢筋工师傅都在专注着自己手头上的工作,认真地操作着每一道工序,钢筋切割、弯曲、分类、绑扎,一丝不苟。
看,雨棚加工处,焊工师傅挥舞着焊枪。虽然天气寒冷,为了工作更方便,他脱去厚重的外套,轻装上阵。“呲呲……呲呲”,他在焊花中点焊、立焊、仰焊,神情专注,一气呵成。
上午9点,只见5—15#商业楼西头处,一台小型挖机正在作业。挖掘机的铲斗紧贴地面,伴随着“哐哐……哐哐”声,进行地基平场工作。
大学生史泽人也正在专注测量。史泽人是南京本地人,虽然坐车回家只要一个多小时,但是新年第一天,他也没有回家。他说:大学毕业后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参加建设,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但是看着大家都这么拼,我也决定和大家一起坚守在工地上。
上午11点,工地现场一台台塔吊升降回旋,创造一个又一个的高度。70多米高空中的塔吊司机在地面上塔吊信号工的指挥下,缓慢伸开长臂并缓缓转动。塔吊司机操作杆在他的手中前后左右移动,几十米长的塔吊臂精准地“捏”起了施工材料,将一捆捆钢筋、一斗斗混凝土、一块块模板准确地准确地吊送到预定位置上。
“安置房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房子建得好,百姓才能住得舒心,所以一点也不能马虎。”上午11点,质检员陈亮和王丽娟依然还在工地上,检查着钢筋的绑扎质量。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建设一线的质检员,陈亮在工作中不断累积项目建设经验,已经成为同事眼中的“老行家”。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南京项目部已经完成的3栋主楼中,有2栋主楼通过了优质结构的预审。如何提高施工效率、如何有效管控施工质量……陈亮如数家珍。
下午2点,一辆卡车载着钢筋开进工地,“嘎吱……嘎吱”停了下来。虽然偶有不和谐的颤音发出,但是,都不会影响了整首交响曲子的动听。2名工人师傅正在卸钢筋。只见一名工人师傅一会“单手自然握拳置于头上,轻触头顶”,一会“一只手握拳,小臂向上不动,另一只手伸出,手心轻触前只手的肘关节”……此时无声胜有声,他用标准的手语指挥手势,将大货车上的钢筋全部卸下来。
越是过节,安全工作越是不能放松。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刘俊、李稳、陈驰等到工地现场检查施工安全情况。他们一会检查用电情况,一会查看脚手架安装是否符合安全标准,一会监督现场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是否到位,一刻也不马虎。
下午3点,太阳光透过高楼间的缝隙,洒在5—9#楼上。一辆砂浆罐车卸完砂浆后,欢快地驶出工地。2台施工电梯上下运行,伴随着“呜呜……呜呜”的轰鸣声,将一块块砖块、一车车砂浆运送到主楼内部。
工地室外一片繁忙。主楼内部也是一派火热:看,手拿锤子,肩抗木方的那是木工;手握扳手,用力拧紧扣件的那是架子工;那推小车,挥铁锹的是泥工;挥动手中的铁铲,玩转砖头的是瓦工……每一名建设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弹好自己的音,定好自己的调,让其在这首交响乐中共同为南京人民的安居梦发出自己最美的声音,奏响了二航建工人向着新目标开启新航程的进军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