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国际劳动节,中交二航局贵州威宁自治县五里岗D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工地上,一派繁忙。中交二航局的建设者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为6月底易地扶贫搬迁户能入住新居做最后冲刺。他们奋斗在工地上,履行着中交二航人为贵州威宁精准扶贫建设的责任和担当。
让员工们在工地上有自豪感
欧阳振凡是威宁五里岗D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部的工程部长,今年35岁,来自湖南益阳。去年2月,他来到威宁自治县五里岗工地,现在他已把工地当做第二个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工程部长,欧阳振凡严于律己,身先士卒。在他的“考虑细致、策划先行、执行到位”管理“三部曲”下,五里岗D区易地扶贫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五一”这天,欧阳振凡带头坚守在工地上,紧盯工程质量不放松。“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房子建得好,百姓才能住得舒心,所以一点也不能马虎。”只见他带着姚云琦、胥伟、邓驰正在检测垂直度、平整度。
他的愿望很简单:通过五里岗D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建设,把工程部打造成一个有战斗力、有凝聚力的团队,让工程部每一名青年员工成长为一个真正能做事、会做事的人,到项目竣工的时候,青年员工能有一种“学在工地、干在工地、成长在工地”的自豪感。
家人的牵挂就是工作的动力
项目安监部副部长王俊杰,是一名80后,来自河南许昌,当过8年兵,在海南岛工程干过2年,也是去年2月份到五里岗工地。
王俊杰每天“泡”在工地,进行安全巡查,查改各项安全隐患,在各楼栋之间爬上爬下,每天都要走10多公里。针对当前工地施工人员多的情况,他重点做好22台施工电梯和9台塔吊的安全检查工作。
“虽然能经常和家人视频连线,但是真正陪伴的时间却屈指可数。”在工作上,王俊杰是一把好手。但对家人来说,他却有很多亏欠。
每次回家探亲的时候,两个孩子对他都有陌生感。探亲假满时,5岁的女儿总是拉住他哭着不让走……工地上的辛劳都能挺过去,然而面对家人的牵挂,王俊杰手足无措。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对家人的牵挂放在心里,以慰籍在工地上的辛劳。
今天是“五一”,项目部的司机王鹏飞给家人发了一个微信:“老婆,你辛苦了。儿子,爸爸爱你们……”
王鹏飞今年32岁,也当过兵,来自河南许昌。因为常年在工地奔波,照顾小孩和父母的责任都落在了妻子肩上。理解成为家庭和睦的金钥匙,支持成为丈夫安心工作的动力源,妻子的付出让王鹏飞感觉亏欠太多。“我就一个开车的,项目部的同事都比我辛苦。老婆总说,家里不用我操心。咱们干工地的,不怕苦、不怕累,就是挂念家。”王鹏飞感慨万千。
建好房子助力山区人民安居乐业
在项目上,90后的员工有13个人,大多数是近2年毕业的大学生。姚云琦、姜鹏浩、孔梦算得上是项目部的“元老”了,项目成立后就陆续来到这里,他们从全国各地相聚在此。
“记得刚进场的时候,桩难打,土难挖,最难熬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从平地看到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感觉很有成就感。”施工员姚云琦来得最早。
“五一”前期,孔梦的家人原本让他请假回家过“五一”,看着大家在工地上这么拼,孔梦也决定不回家,和大家一起奋斗在工地上。
“我的梦想是二建考试一次过关”“咱们这个项目干完后,大家在下一个项目上还能一起打拼”“我的梦想是告别单身找个女朋友”……他们将用实干追逐梦想,让奋斗成为青春的底色在工地闪光。
“五一”这天,项目部30多名员工依然奋斗在工地上。一个个微愿望、微牵挂、微蜜语、微梦想,都化成了同一个心声,那就是:为贵州威宁易地扶贫搬迁户建好房,为他们的安居乐业、幸福生活助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