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条万条,安全生产第一条。安全隐患有一条成了现实,都可能是难以承受的生命之痛,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这是王俊杰常挂在嘴边的话。
王俊杰,是建筑公司贵州威宁五里岗项目的专职安全员,1986年出生的他在部队当过8年兵,他体型微胖、性格耿直,大家平日都喜欢叫他“俊哥”。在大家的眼里,他是一个典型的大嗓门,不是说他“吵吵吧火”,而是对于现场安全他敢管、敢说,眼里容不得一丝隐患。
爱“找麻烦”的安全员
“你是哪个劳务的?谁给你交的底?安全绳是这样系的?”“你这个临边防护怎么做的,防护不规范,不准施工,马上给我停了!”
“这个防护网是这样搭的吗?怎么给你们交的底?弄啥呢?”嘈杂的施工现场,也掩盖不住王俊杰的嗓门和责问。
安全员都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个是嗓门大,一个是‘火眼金睛’。每天“泡”在工地,进行安全巡查,必须要有洞察安全隐患的眼力,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哪个工人违规操作,哪台设备违章使用,哪里防护不到位等等。说了,管了,也是为工友安全负责。
“私自拆除防护栏;沟槽坑沿一米范围内堆土、堆料”唰唰两张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下发给现场施工人员和劳务公司,要求一天之内必须整改完,然后安监部复查。现场施工人员收到通知单后一脸茫然,但问题确实存在,只好悉心整改。
“工友开始不理解我,觉得我爱找麻烦,无不在心里嘀咕,‘这个安全员太吹毛求疵了吧!’但时间久了,安全讲清了,道理说明了,气也就顺了。”王俊杰回味曾经的经历,心里有点小确幸。
“做安全就要摸着良心干活,即便工期紧、任务重,我也不能疏忽任何细节。” 王俊杰说。
同事眼中的“带头”大哥
“工作周而复始,琐碎而又枯燥。每天在各楼栋之间爬上爬下,每天都要走20000步10多公里。每个检查要点不完成,心里就不踏实。”说到此,王俊杰嘴角不自觉上扬。
“多开口、多跑现场、多发现隐患整改”,王俊杰这样提炼安全员的工作。“给负责楼栋工人进行班前教育,对现场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进行详细检查,用扭力扳手检查防护架螺丝松紧,用手机随手拍下安全隐患,记录现场施工人员反映问题”,这些也成为了他每天工作最真实的写照。
“他每天早上6点半就会出门,每天对自己负责楼栋进行两个来回巡查,不坐电梯,这是王俊杰给自己定下的规矩。他的坚持也带动了安监部其他的小伙伴。”同事也不禁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为了寻求解决五里岗抢工时期安全隐患点多面广、安全员不足这一问题的方法,王俊杰把项目事情当成个人的事情,绞尽脑汁、主动查找资料,最后,他请求项目经理成立由部分项目管理人员组成的安全协管员,这才有了后来“12名安全协管员亮相工地”的美丽故事。通过此,形成了人多面广的监督方式,有效解决了现场安全隐患点多面广的问题。
“安全员每天都会重复单调的工作,不免产生抱怨和倦怠,但他确对这份工作乐此不疲。8年的老兵,“一个指令,一个动作”,工作确实有板有眼。”安监部部长这样评价王俊杰。
缺位的丈夫和父亲
在工作上是一把好手,可是对家人来说,他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在工地上虽然每天能和家人视频聊天,但是真正在一起陪伴的时间屈指可数。王俊杰有2个孩子,女儿5岁,儿子1岁。每次回家探亲的时候,1岁的儿子都有陌生感。
正月初八返程,5岁的女儿扯住爸爸的衣角哭着不让他走。“爸爸,你说五一会回来看我和弟弟,现在离五一还有66天,我在小本子上记下了你走的每一天,我会好好听妈妈的话,不惹妈妈生气,五一你一定要回来哦!”听到女儿稚嫩略显抱怨的话语,三十多岁的糙汉子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等王俊杰回过神来后,慢慢地往前走,一边走一边回头,一种思绪悄悄笼罩在他心头。可是,今年的五一大抢工,王俊杰又一次和女儿爽了约。
工地上的辛劳都能挺过去,然而对家人的牵挂是王俊杰最难过的地方。为了项目建设,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记下对家人的牵挂,慰籍在工地上的辛劳。(贵州威宁项目 张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