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文化故事

首页 企业文化文化故事

母亲的家风

发布时间:2018-05-08阅读次数: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后院的菜地是母亲常带我去的地方。坚挺的树桩,连着网,是母亲一根一根用斧头削尖,用力插在菜地周围,菜地里长满各种各样的菜,忠诚的大黄狗总是在地头来回转悠。每当想起这样的场景,我便热泪盈眶。

母亲出生在上个世纪40年代,在那个饥荒岁月里,家里时常揭不开锅,还要养活我们兄妹四个,一年365天母亲几乎都是在田间地头忙碌。白天下地挣工分,夜晚在家纺线织布。为了给我们增加营养,深夜提着马灯到沟边摸鱼,很晚才能回家,往往是一家人早已熟睡,而她一个人还坐在那里忙针线活,困了就打个盹,然后接着干。第二天天还没亮,她又第一个起来忙活起来。

由于土地还没有承包到户,农村各地都设立了食堂,我们生产队成立了一个一百多人的食堂。因为母亲能干,人缘好,在选炊事员时,大家都选母亲做饭,母亲每次打饭公平公正,先给别人打,最后才给自己家人打,有时缺一两碗饭,她宁愿自己少吃点,也从不让别人吃亏。

母亲善良,贤惠在村里人人皆知。从记事起,从未见过母亲与父亲吵过架,也从未见过与婆媳、妯娌、邻居之间红过脸,她与人都能和睦相处。上门来讨饭的,只要家里有东西她都舍得给,如果碰上饭熟时,就盛碗饭夹上菜,搬上凳子让讨饭的吃饱再走。

母亲虽然没读过一天书,但对子女上学非常重视。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我们兄妹都按学龄上了学。为了不影响我们学习,很少让我们做家务。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家庭收入已供不起我们读书,在我高中即将毕业时,家里实在供不起了,我不得不退学。当我把课桌书本从学校搬回家时,母亲哭了好一阵,一个劲地自责。母亲又和父亲商量送我去参军,在我参军期间,母亲还不忘安排父亲到部队看望我,并嘱咐我,听首长的话,好好在部队干。

就因我退学这事,母亲心生愧疚,对我特别疼爱有加,每次回家探亲,无论多晚,母亲都会在村口等我。 记得有一次回家,大雪纷飞,路上积了一层厚厚的雪,汽车开得很慢。等我到村口时,已是深夜。远远地,我就看见村口白杨树下手电筒的光芒,心里霎时就温暖起来--那是母亲。走到母亲身边时,借着手电筒的光,看到母亲站立的四周,已踩踏出了一个平整的圆,而母亲冻得瑟瑟发抖。

花开花落,时光飞逝,转眼间,母亲离开我们已经9年了,我亦步入中午身为人父母,越加体会到母亲的艰辛。母亲用一生守护着这个家,饱尝了太多的生活酸甜苦辣,但她仍以积极,乐观,微笑面对生活,为我们遮风挡雨,给我们希望,温暖和力量。这是母亲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家风,我们将永世不忘,代代相传。(重庆中交锦悦项目 曹光辉)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