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的江城,暑气依旧逼人,阳光照在裸露的皮肤上,火辣辣的疼。正午刚过,丁君便穿戴好随身携带的安全防用品,步履匆忙,直奔地下室而去。此时基坑内的气温直逼40摄氏度,一下台阶,只觉一股热浪扑面而来,甚至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在基坑内巡视不到五分钟,汗水就浸透了丁君的安全帽,顺着脸颊,一滴一滴滴落在他的肩上,在早已湿透的衣服上没了行迹。
项目工作的“勤务员”
“小蒋,过来把基坑内作业人数清点一下。”
“小崔,盯着劳务队把······”话还没说完,丁君的电话响了。
“喂,周总,门口需要一台洒水车是吗?好的,好的,我马上跟安监部协调,调配一辆洒水车过去。”
话说完,丁君便马上拨通了安全总监刘超的电话。
“喂,超总,麻烦协调一台洒水车,清理一下大门口的路面。”
挂了电话,丁君拿起对讲机,接着安排起现场工作来。不到两分钟,电话再次响起。
“林总,现在那边道路硬化的条件还不具备,暂时先不做硬化。”
像这样的电话,丁君平均每天要接100多个。作为生产负责人,各方工作都需要他去协调、沟通和汇报。能即时解决的事情,他绝不会放到一边;能今日内解决的事情,他绝不会拖到明日。
“干工程,干的就是执行力,我不仅是这么要求底下的人,也这么要求自己。”丁君坚定地说道。
说完,他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润喉糖含在了嘴里。前期拆迁和土方挖运阶段,由于每天说话的频次太高,丁君的嗓子连续沙哑了一个多月。所以,在口袋里备润喉糖成为了他的习惯之一。
品质工程的“质检兵”
武汉经开外校项目施工面积14万平方米,用正常的速度绕现场一周可能只需要半个多小时,而丁君巡视现场一周,却需要足足两个小时。外校项目9个单体同时施工,他每次巡视现场,都要对每一个单体的进度、质量、安全仔细巡查,发现了问题就地解决。
有一次巡查,丁君发现有个单体的土方回填严重路面污染路面,影响项目文明施工形象。他随即便要求劳务队安排工人过来清理路面。工作安排完之后,他并没有立即走开,而是等人员就位,告诉他们清理的要求之后,他才去巡视下一个单体。
像这样的巡查,他每天至少要进行三次。同事都开玩笑说:“丁君不是在现场,就是在去现场的路上。”
“跑跑嘴,跑断腿,工程人不都这样。”丁君笑眯眯地说道。
施工现场的“调和剂”
说起众人对丁君的印象,有人说他管理思路清晰,有人说他沟通协调能力强,也有人说他做事雷厉风行,而工程部技术员蒋文卓对丁君却有一番别有风趣的评论。
“我们君哥啊,那叫一个厉害。别人磨破嘴皮都搞不定的事情,他三两下笑嘻嘻地就跟劳务队协调好了。”小蒋说道,言语间充满了对丁君的敬佩。
他挠挠脑袋,接着说:“有句诗怎么说来着,‘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说完大家都齐哄哄地笑了,直夸小蒋有文采,形容贴切。
的确,丁君小小的身体里确实蕴含着点石成金的巨大能量,很多看似不可能解决和完成的事情,经他的手之后,总能够顺利的完成。
8月15日下午六点,项目接到业主的指令,移除施工区域内的剩余树木 ,一周内完成小学教学楼承台垫层的30%,这在大家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丁君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立即明确分工,与土方作业单位反复沟通,隔天便完成了一万多立方米土方外运工作,一周的时间,小学教学楼承台垫层完成40%,超额完成业主下达计划目标。
丁君常对底下的同事说,干工程,经验、能力是一个方面,执行力强不强同样重要。
“干就行了!”语音刚落,丁君的电话铃声再次响起。
“喂,明总……好的,好的,我马上安排。”说完丁君拿起对讲机,急匆匆赶往国际部教学楼,不一会儿,便消失在视线范围中。
此时,阳光已没了刚才的灼热,夕阳映照着的一个个忙碌身影此刻显得格外可爱,他们或许就是丁君口中“执行力”最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