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8日至9日,沪通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在江苏南通组织召开了《交通基础设施重大结构安全保障战略研究》主题考察及专家咨询会。周福霖等13位院士及土木工程行业专家出席了会议,二航局总经理王世峰、总工张鸿、沪通大桥项目负责人杨志德及技术中心团队一行7人应邀参加了咨询会。
8月8日上午,专家团参观了建设中的沪通长江大桥,包括1标桥墩基础、2标沉井基础,标准化管理示范工艺现场及大桥展馆,并在考察过程中听取了基础施工关键施工技术的介绍。下午,铁路总公司就中国高铁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先进成果进行了汇报,指出我国高铁规模已达1.6万公里,并在建设中多次克服极端环境和复杂的地质条件,建造了安全、可靠、高质量的桥隧高速铁路工程,取得了宝贵的施工经验和技术创新成果,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结构施工技术总体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今后,除国内仍有1万公里高铁等待建设外,还有很多海外高铁项目亟待开拓,中国建设者的成功经验将为国际化合作提供有力保障。随后,沪通长江大桥设计单位和项目部也分别针对大桥的设计和实施概况展开了简要介绍,对本项目大规模公铁两用桥建设中的的技术难点进行了阐述,并汇报了已取得的技术创新成果。最后,由沪通长江大桥指挥部对管理工作进行了汇报,凸显了标准化管理对项目实施起到的推动作用。
8月9日上午,专家咨询会上各位院士首先肯定了沪通大桥建设已取得的成绩,然后对今后应注意的技术难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专家们指出,如此大跨度的公铁两用桥,设计和施工必然存在困难和挑战,由此,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就尤为重要,项目的高水平不仅仅体现为大跨度、大规模,而且要展现能够推动桥梁建设水平发展的创新技术,打造精品工程。大桥的抗风抗震性能、不良地质处理、拉索疲劳破坏、健康监测技术应用等等多方面的问题,都需要认真对待,仔细研究,以满足高速铁路桥梁高速度、高稳定、高便捷、高舒适的运营要求。
此次会议,不仅对高铁建设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先进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而且促进了大跨度共轨桥梁建设技术交流。院士和专家的咨询结论,值得参会人员深入思考,从而指导今后项目的实施,使得中国高速铁路基础建设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文/图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