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心要闻

首页 新闻中心中心要闻

长江边上可爱的人

发布时间:2017-12-08阅读次数:
    7点半的清晨,东边的天空泛起一片红色,太阳已经出来了,但空气中还是弥漫着寒冷的气息。“今天真冷呀!”一打开实验基地的大门,一股冷风灌了进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今天实验室要做超高性能混凝土栈桥面板的加载试验,也是我们常说的UHPC面板。为了这次实验,郑和晖(以下简称“郑老师”)和桥梁室其他几位同事提前一天就到了实验基地现场。
   齐心协力 人力抬板也轻而易举
    由于叉车突发故障罢工,我们先用小推车将栈桥面板从百米开外的模型加工区移至加载大厅。“慢一点,慢一点,小心手!”在转运过程中,郑老师一直都在提醒着我们。在大家合力将栈桥板运到200吨多通道静力加载系统面前后,如何将栈桥板抬上120公分高的支座上又成了一个新的难题。由于加载系统上面的作动器被横梁挡住,也无法使用大厅桁吊,就在大家都犯愁的时候,郑老师突然对着李仕根说:“你算一下这板有多重,我觉得我们可以抬上去!”大家都很惊讶,虽然这快板看起来很“瘦小”,但毕竟也是钢筋混凝土板呐!经测算发现它其实也只有518斤,四个人抬一个人也就100来斤。我找来了两根钢管准备放在板下抬,这时候郑老师说不能全部都用钢管,钢管是圆的,板在上面可能会滚动,不安全,幸而身旁还有一根很粗的木方。我们四人站好位置,大家齐喊“一、二、三!”栈桥板稳稳的放在了支座上。“不行,这边还差半公分,我们再移一点。”对准事先画好的的刻度线,我们抬起来一点点移动,直到两端都控制在了1毫米以内,最终这个庞然大物被我们拿下。
    “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是大力士啊!”我们互相调侃着,一股内心的满足感油然而生,真是“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忽然肚子传来了奇怪的声音——原来一直把心思放在解决抬板难题上而忘记了吃早饭!
    怡然自乐 寻找裂缝时乐趣颇多
    在各种实验准备全部就绪之后,控制室开始启动加载系统进行预压了。经过一级一级的加载,所有数据都很正常,一切都在我们的预料之中,在预估裂缝快出现的时候,在场人员就迫不及待的拿着裂缝观测仪开始寻找裂缝了。我们不禁相互打趣道:“咱们敢不敢比比谁先找到裂缝?”“比就比,谁怕谁!”
在每一级加载完成后,都要等数据稳定之后再记录数据,这个时间被称之为“找裂缝时间”。看着一群“大老爷们儿”欢快的身影,不禁让我想到以前看过的一张照片:一群大叔各自骑着自己用木头手工制作的自行车比赛,下方附着几个字,“男人的快乐就这么简单”。
    是的,虽然实验室的生活很单调,工作任务也很繁重,但人们需要有一双发现乐趣的眼睛,需要用心去寻找生活中的点滴乐趣。
    “有了有了,这里有一条!快记录一下。”郑老师找到了第一条裂缝。我赶紧记录下来,在45千牛的时候出现了第一条裂缝,经检测,这个裂缝不到0.02毫米,比一根头发还要小很多。这个数据比预估的要理想很多,毕竟栈桥面板的厚度只有12厘米。接下来郑老师让坤哥把每一级的加载力调小,虽然这样会大大拉长整个实验的时间,但最后得出来的数据也会更多,整个实验结果也会更加的准确。随着一级一级的加载,记录的数据也越来越多,纸上密密麻麻的数字似乎也在告诉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近。
    百折不挠 辛勤汗水后终获成功
    栈桥面板从上个月就开始准备、浇筑、养护。所有的过程郑老师都时时刻刻关注着。本次实验是二航局技术中心结合在建福厦铁路海洋腐蚀环境下施工栈桥提出的,采用UHPC材料,将常规的20厘米厚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板压缩到12厘米厚,栈桥结构将会变得轻巧,由于新材料更具耐久性,面板周转次数可大大增加,这也将是国内第一次将UHPC应用到临时工程上。需要通过这次系列实验验证这种新面板的受力可靠性。
    加载到了关键阶段,栈桥板裂缝渐渐多了起来,但承载力还在继续攀升。天色暗了下来,试验大厅开始点亮了灯光。我们都仔细关注着这块板的各种状态,最终,在超出我们预期140千牛后,荷载位移曲线开始下降,这标志这这块薄薄的面板完全能满足50吨运输车在栈桥的通行要求。我记录了这次峰值,保存好各项实验数据。多天的努力终于在这个时刻划下了完美的句号。
    实验基地就在长江边上,吃完晚饭散步江堤早就成为我们“基地人”都喜欢的放松方
式。江风吹在脸上有些冷,夕阳已经落下,西边的天空像一团燃烧着的火焰。我们边走边说起各自的故事,我再一次感受到这一群拼搏奋进的人也都是这么的可爱!(李自强)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