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问题是海港工程中极为重要的问题,正确估计当地防腐环境,采取合适防腐措施,可为工程质量和成本的协调统一保驾护航。
二航局,位于太平洋侧巴拿马运河入口处,海洋环境复杂,可供高桩码头桩基设计的国际广泛采用的规范主要有英标和日标两种。然而在无防腐措施下,对于处于水位变动区的钢管桩,日标的最大腐蚀速率是英标的4倍,两个标准之间的腐蚀速率相差极大。
“对于桩基腐蚀速率,我们不能一味采用不同规范中的最大值,如果实际腐蚀速率比假定的值大,则会影响结构安全,如果小,则可以进行优化设计,应结合当地环境进行分析,研究规范对当地环境的适用性。”技术中心驻项目副总工林红星表示。通过向当地海事局、运河管理局咨询以及请专人研究防腐环境等方式,最终从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报告中,找到了一篇距项目部5公里范围内的高桩码头16年的腐蚀速率现场研究的论文,证明桩基防腐在英标的范围内,从而为码头设计提供了依据。
无独有偶,项目现场空气腐蚀环境的选取也存在分歧,从国际ISO规范而言,前者是沿海环境,后者是海洋环境,在无数据支撑的情况下,两者的分界线并不明显。项目的航站楼区域存在大量的钢结构,若采用保守设计,将增加数百万的腐蚀涂层费用。为此,项目副总工林红星聘请当地博士高工,收集了很多针对项目附近区域的研究,充分证明了当地防腐环境为沿海环境,从而达到了降本增效的效果。(骆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