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多云获评2023年度中国公路学会“最美公路科技工作者”
6月16日,在2023年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2022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如期举行,大会授予15名同志“2023年中国公路学会最美公路科技工作者”称号,技术中心副总经理程多云获此殊荣。
程多云2005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现任技术中心副总经理。参加工作近20年来,程多云长期从事桥梁工程科技研发与技术管理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宁波明州大桥、福州琅岐闽江大桥、横琴二桥、中马友谊大桥等国内外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刚大学毕业的程多云被分配到重庆朝天门大桥项目,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他迅速成为项目部的技术骨干,单独负责朝天门大桥的斜拉扣挂系统施工。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艰苦奋斗,他用看起来粗笨的工程设备,参与编织了一副桥梁界的“刺绣”。朝天门大桥作为世界拱桥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在他职业生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伴随着宁波明州大桥的中标,程多云也迎来了职业生涯的一次“转型”。为支持项目建设,他从施工一线转到方案编制服务后台。角色的转变,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在朝天门大桥项目奠定的扎实基础,使得他迅速适应方案编制工作要求。在宁波明州大桥开展方案编制工作期间,他对施工工艺的制定及创新、结构的计算、全局的把握及材料设备的组织有了全面的认识。后续在横琴二桥项目建设中,他作为项目总工,带领团队编写制定了专项施工技术方案,保证了施工安全、优化了施工程序、缩短了节点工期,技术创新工作成效显著,为主拱提前成功合拢做出了巨大贡献。
怀揣着让“中国桥”走向世界的初心,程多云主动请缨,参与建设了世界首座远洋深海无遮掩环境及珊瑚礁地质的跨海大桥——中马友谊大桥。在担任项目总工期间,他带领团队采用中国技术、中国规范、中国标准,针对珊瑚礁地质条件下大直径超长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长周期涌浪条件下大型工程船舶的水上作业、高温高湿高盐环境下桥梁耐久性、上部结构安装及控制等关键技术逐一开展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长周期涌浪条件下船舶作业窗口预报、大直径超长钢护筒施沉技术及专用装备、珊瑚礁地质下桩基清水钻施工等新工艺,为全球首座珊瑚礁地质跨海大桥的顺利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年春节前夕,为响应公司号召,程多云毅然前往某高原铁路项目,担任该项目副经理兼质量总监,负责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工作。面对恶劣的环境,程多云带领团队克服种种困难,抱着啃硬骨头的决心,结合项目技术特点和难点,组织开展了峡谷大跨重载缆索吊装系统设计施工与智能控制技术、深切峡谷风特性与作业窗口精确预报技术、高原峡谷大跨重载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与控制关键技术等课题研究;推进了空天地一体化危岩识别技术、分级缆索吊施工技术、拱架自动上料焊接存储一体化生产线、山岭隧道全机械化施工数字孪生工厂、装配式全地形人行通道、隧道光面爆破参数智能化动态设计系统等四小四新技术的攻关和应用。他带领团队变更使用了“以隧代路”、“以缆代路”、“以槽代路”等系列新技术、新工艺,优化了桥梁施工组织、资源配置,缩短了工期,为推进项目建设贡献了力量。
近年来,程多云在技术中心开展桥梁科技研发及技术管理工作,为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张靖皋大桥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一路走来,栉风沐雨,收获良多。他主要参与建设的珠海横琴二桥主桥项目及中马友谊大桥项目分别获公路交通优质工程奖与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研究成果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及一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23项。个人荣获二公司“十佳青年”荣誉称号。
满怀“交通强国”的理想,程多云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冲锋在科技创新的荆棘之路上。他始终坚信,在新时代桥梁建设转型的浪潮中,必将带领团队创造新的辉煌。
来源:人力资源部
作者:吴礼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