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天谢地,小区终于同意让我们进场打桩了!”
2月18日,在项目工程部微信群里,技术员高宝宝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这意味着终于能赶在雨季来临前把这6根桩打完,让员峰新涌恢复正常行洪。
3月25日,中山市黑臭水体整治提升工程项目首座一体化设备承载结构桩基施工完成,而这6根钻孔桩的“灌桩路”可是不简单。
员峰新涌位于中山市石岐区主城中心位置,两侧均为高档居民小区,河道宽12米,河岸两边为人行道路,距离沿线小区仅10米,即使占用人行道,施工面积也仍旧不足,沿河其他位置均不满足一体化设备承载结构施工条件。
尽管勘探后发现选址位置为花岗岩地质,穿河管线施工也将影响工期,但项目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将这6根桩打在此处“绝处求生”。
“常规方法搭建钢栈桥进行桩基施工完全行不通,仅搭建钢栈桥需要使用的吊车和振动锤都无法摆开,更何况成本也高,工期更长。”技术主管李聪眼中透着无奈。
鉴于此,项目部决定对河道内进行围堰导流施工,借道小区的偏门,增加施工面积,并在桩基附近设置开挖泥浆循环池,敷设防渗土工膜,防止泥浆渗入河道污染水质。
方案既定,本以为可以甩开膀子开干的技术员们却没想到穿河管线中的电力线改迁耗时了两个月之久。由于河道面积狭窄,仅能容纳一台桩基施工,项目部便抓紧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采取“白天打桩、晚上灌桩”的方式做好工序衔接,节约时间并最大限度降低噪音影响。桩基施工必须赶在雨季之前完成,于是,从2019年12月25日起,这6根桩便开始争分夺秒,逆势生长。
春节过后,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施工节奏。2月15日,项目部做好复工准备工作后,计划安排工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返回岗位施工,却被“拒之门外”。“不行不行,他们都从外地来,小区人这么多,万一出事,这可怎么交代。”小区物管工作人员斩钉截铁,严禁工人进场施工。
原来,毗邻河涌的小区在疫情期间实行封闭式管理,担心小区住户偷偷借道从施工便道外出,也担心外人偷偷进入小区,增加管理风险。项目部经过三番五次的交涉仍旧未果,即使拿出项目复工证明等也无济于事。
“太过强硬施压,人家肯定不买账,毕竟特殊时期,我们应该站在他们角度考虑问题。”有着丰富征拆经验的项目党支部书记杨裕平一语道破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这是即将进场施工的工人详细信息,这是他们的核酸检测结果,这是他们行程证明。我们还会帮您把小区这条通道和施工区域隔离开,您放心,工人肯定进不去,我们有专职卫生员值班,绝不会增加小区的安保工作。”项目部带上捐赠给小区的生活物资和防疫用品与小区进行了重新商洽,满满的诚意换取了小区物业和居民的理解与支持。
终于,员峰新涌的6根桩伴随着疫情的严格防控“逆势生长”,在3月25日前圆满完成,而整治十条河涌所面临的各种未知挑战仍在继续。(黄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