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线动态

首页 新闻中心一线动态

“码”力十足建设智慧工程

发布时间:2021-05-24阅读次数:

 “哎哟,这二维码真不错,每天的检查记录全显示在手机上,有种扫码中大奖的感觉。”在一次周检中,监理向项目副经理王堂春竖起了大拇指。

深圳东部海堤重建工程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境内,施工海岸线全长约7.12公里。这种扫码现象已经形成了该项目的常态。

“李东,这次临时用电‘榜上有名’了,配电箱巡查记录丢失和记录不及时,一个巡查记录是很难吗?”王堂春拿着监理刚下发的整改通知单找到负责杨梅坑段的电工李东。

“战线长,杨梅坑段全面开工就有数十个电箱,忙起来的时候到处‘救火’,一来二去就遗漏了个别电箱的巡查记录,这个确实是我的问题。”李东如实告知了实情,并未推脱责任。

王堂春想到临时用电作为施工现场的“源动力”来不得半点马虎,虽然看到了李东的辛苦,这个问题不解决,心里就像被一块石头压着,呼吸都感到不顺畅。他便要求李东每天早上上班先把电箱巡查一遍,同时也要求现场技术员在自己负责的区域内帮忙查漏补缺。

3月份的周检再也没有出现电箱巡查记录的问题。

可是好景不长,临时用电再次“上榜”。因为三级电箱迁移次数太多,里面的巡查记录丢失了,监理例会上再次被“点名”,这可把王堂春气得直挠头发。

会后,王堂春便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商讨解决临时用电的问题,“该用的办法也试了,确实还是存在瑕疵,我们也尽力了。”李东激动地说道。王堂春便提出“是否可以像疫情防控检验码一样,一扫就可以出来信息?”在每个电箱都贴上一个二维码,每次巡查记录用手机扫一下登记巡查记录,实时传输到一个软件上,这样既不会丢失,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后台,便于发现哪个电箱没有登记巡查记录。

这一提议让大家从人员管理的固化思维中转变到信息化管理上,但新的问题来了,谁会制作这个软件?都是工程行业,隔行如隔山,软件制作这个“拦路虎”让参会人员再次陷入了沉思。

就在大家困惑的时候,技术员范波主动提出愿意牵头负责。随后,王堂春表示,“成立信息化攻坚小组,范波为组长,其余人均为配合范波”。

一周后,在小组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第一个二维码生成,测试20余次未出现“副作用”。自从使用二维码后,彻底解决了电箱巡查问题。经过不断的改良研发,二维码运用到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其中有130多个专项码,涉及安全技术交底、操作规程等。只要拿出手机一扫二维码便能获取相关内容,大大提高了监督人员、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罗帆)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