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这东西太重了,想站也站不直,蹲下又够不上,怎么挪动啊?”在箱梁体内进行张拉作业的工人李志铁,一边抹着满头的大汗,一边向班组长王财抱怨。这是深圳盐港东立交项目在进行D2匝道桥第一联张拉时发生的一幕。
传统节段梁体内预应力张拉操作均为人工搬移千斤顶,常规的千斤顶重达220千克,在梁体内千斤顶通常需要2-3人方可移动。眼前的梁体净空高只有1.6米,宽3米,且存在混凝土齿块、体外束转向器、定位器等部件,千斤顶操作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且极易产生疲劳作业,导致安全隐患。
王财脑子飞快地转动着:能不能做出一套装置替代人工挪动千斤顶?他的建议得到了工友们的热烈响应。下班后,王财召集12名多年从事张拉作业的老师傅“头脑风暴”,形成了一致的想法。第二天,王财向项目副总工陈超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陈超的支持。随后,技术主管苏珂玮根据王财的想法画出了便捷装置结构图。
项目部根据结构图了型钢、顶托、底托、手拉葫芦、立杆等材料后,工人们立即开始制作千斤顶移动滑轨,但由于选用的材料截面较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千斤顶行进到滑轨中间时,滑轨会发生明显下挠,导致后段千斤顶移动困难。
为了提高滑轨刚度,且尽量控制滑轨自重,在苏珂玮的指导下,他们最终选择10#的槽钢材料,并且在两条导轨间采取桁架的加固方式,经过二次实验改进,这种便捷移动装置一个月就制作完成,并顺利通过项目部验收。新装置由滑移小车和吊装立杆配套组成。滑移装置为型钢框架结构,安装方便,可实现千斤顶前后稳定的滑移,轻松跨越梁体内各种齿块。通过手拉葫芦调整千斤顶的左右位置及角度,施工人员通过平面转动和滑动千斤顶,完成有限空间内张拉千斤顶的精确安装。
项目D2匝道桥第二联张拉时,这种梁体内张拉千斤顶便捷移动装置首次投入使用,便得到工友和到现场观摩的技术员一致称赞。新装置能够精确控制千斤顶安装角度,有效保证千斤顶与张拉锚口方向垂直,提高了节段梁体内束张拉的施工质量。同时,减少了节段梁体内预应力施工人员,提升了施工效率,节省了人工和安全管理成本。项目部承建的C、D匝道桥共6联20跨,需要张拉20次,节约工期1个月,节约人工费约8万元。(班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