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广州南沙新区明珠湾区起步区灵山岛尖区域城市开发与建设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二航局建设的凤凰二桥项目是该项目的一部分,建设之初的一段往事展现了安全管理的细致入微。
宽阔的江面上,一艘艘运砂船、渔船有序穿过临时栈桥中间预留的航道,驶向远方。航道两侧的防撞墩与阻拦索组成的阻拦系统像一张“巨网”把栈桥牢牢护在了“身后”。
二航局建设的凤凰二桥项目位于广州南沙新区明珠湾区起步区,主桥横跨上横沥水道,距离珠江口20公里。因南沙灵山岛开发,当地的砂石、土方等建筑材料大多数通过水路运输,交通繁忙。根据施工方案,项目建设团队需先在河道修建临时栈桥作为临时施工平台,仅在主航道位置预留通道供往来船只通行。防止船舶碰撞栈桥、桥面施工辅助设施,成了保障项目安全顺利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此,项目建设团队在栈桥搭设过程中设置了航道限高装置,并在临时栈桥的外侧打下5个防撞墩。
意外还是发生了。一天,一艘运砂船因调整方向不及时,行驶到航道边缘位置,一不小心撞上了临时防撞墩,1根直径80厘米的钢管瞬间被拉断,组成临时防撞墩的其它几根钢管也被拉斜,失去了防护作用。这让在现场的时任凤凰二桥项目工程部部长何军惊出一身冷汗。
所幸,运砂船航速较慢,发生碰撞后船员采取了应急措施,紧急避开临时栈桥,未酿成事故。项目部立即联系相关部门在航道上下游设置警戒船,并对临时防护墩进行抢险维修。
现有防护设施已无法完全保障栈桥的安全,项目团队紧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升级防护设施的方案。会上,何军提出通过加密设置防撞墩和增加提醒标识的方式保护栈桥和过往船只。然而,加密设置防撞墩无法防止小型船只穿行,把防撞墩用型钢像栅栏一样连接起来,不仅会增加施工风险,而且后续维护很不方便……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
“不如整个大渔网把船像鱼一样拦住!”会议室里有人小声提议道。项目总工秦星紧皱的眉头挑了一下,缓缓放下手中的笔:能否制作一个类似于航母阻拦索一样的装置,大小船只都能拦住?经过现场简单的分析和计算,与会人员一致赞同加设阻拦索的方案。
在二航局技术中心的支持下,新的阻拦方案很快出台。新方案将已有的防撞墩、航道限高装置与阻拦索相结合,设上下拦阻索、拦阻网,并配备恒阻力浮筒、自适应浮筒,在江面上组成一张“巨网”。拦阻设施与桥轴线夹角30度,防撞墩距离钢管桩临时支架外侧20米,在施工区域的上游和下游各设置了两套设施,将栈桥和施工区域严严实实地“护”在其中。
当船舶偏离航道撞上拦阻网向前运动时,拦阻索带动恒张力浮筒锚链,锚链带动刚强度纤维绳伸长、变形;当船舶撞击力大于拦阻索上纤维绳的最大破断拉力时,纤维绳断裂,锚链带动恒阻力浮筒绕钢管桩旋转,同时带动后续纤维绳变形,提供持续的恒阻力,直到船舶停止前进。新的阻拦系统还能有效将渔船等小型船舶拦阻在施工区域的外侧,大大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
站在栈桥上,秦星自信满满地说:“阻拦设施升级完成后,每天都能睡个安稳觉了。”(吴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