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线动态

首页 新闻中心一线动态

聚焦盐港东 | 架桥机成了“多面手”

发布时间:2023-04-04阅读次数:

“这个一体化架桥机,不仅可以架设墩柱,还能架设节段梁,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回忆起项目架梁作业时的那段艰难而又充实的时光,二航局深圳盐港东立交项目负责人杜修荣满是感慨。

位于山谷低丘地带,跨多条市政路、河流,5条路交叉上下4层的大型立交使得盐港东立交项目在建设伊始就被贴上了“极难”的标签,大型机械进入极难,施工组织安排极难。“如果采用250吨履带吊架墩柱,不仅成本高,而且场地空间受限,安全风险极大,我们能不能对架桥机进行改造,增加架设墩柱功能?”杜修荣的思路瞬间启发了还在抓耳挠腮、眉头紧皱的策划组。

策划组随即抽调项目技术骨干,对架桥机进行升级改造。经过多轮研讨,决定在常规架桥机基础上增设落地前支腿,将主梁长度由两跨增加到两跨半,对应增加一台起重天车,使得架桥机同时具备提梁、主梁安装和下部结构安装功能。然而试验数据却给踌躇满志的大伙儿浇了一盆冷水。改造后的架桥机整体长度达98米,超过原架桥机13米,自重由410吨增加至470吨,体型庞大。而用于墩柱架设的前支腿长度达18.5米,自重超过18吨,极可能由于悬臂结构的前支腿重量过大,在过跨时使主梁产生下挠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主梁倾覆。

见招拆招,技术团队开始攻关。为保证过跨稳定性,经过多次受力和稳定性计算论证,技术团队决定对架桥机进行“瘦身美体”,在中支腿与墩顶块之间采用8根精轧螺纹钢进行强化锚固,对主梁前部三角型桁架截面尺寸和前支腿进行优化,主梁结构由280吨变为256吨,前支腿结构由18吨变为16吨,使得架桥机整体减重。同时,考虑到架桥机前支腿需锚固到承台上,投入使用前,技术团队进行了锚固筋拉拔试验,实时监测承台位移等情况,保证使用安全。看见一体化架桥机符合各项数据规范要求时,杜修荣这才感觉吃下了“定心丸”。

有了一体化架桥机的加持,作业面快速展开,大干快上的火热场景昼夜上演。然而,技术员在一次架梁前的检查中发现,架桥机正常过跨后前支腿顶端和盐坝高速右幅桥梁底会产生空间交叉。突遇的难题让杜修荣有些措手不及,他带领技术团队迅速赶到现场,尝试降低主梁高度,在满足节段梁架设的要求下,施工作业人员把主梁降到了最低位置,但预留空间依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技术团队继续改进,决定在架桥机过跨过程中逐段拆除前跨主梁,保留架梁需要的主梁长度。作业人员将中支腿倒运至桥台位置后,拆除前支腿并对其设置缆风绳固定。前支腿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主梁前移过跨,每前移三米就利用汽车吊进行拆除,顺利解决了空间不足问题,架桥工作很快恢复。

“一体化架桥机的使用,减少了人材机投入,节约工期40多天,节省成本200多万元。”杜修荣自豪地说。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