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双柳基地钢结构生产车间,有一个名字无人不晓——安锦东。他头戴红色安全帽,身着蓝色工装,穿梭在各个作业面,工人只要远远瞧见他,便下意识地整理好安全防护装备。作为双柳基地的安全总监,他坚守原则、不讲情面,被工友们半调侃半敬畏地称为“事哥”。
“在工地上,声音得比机器响,才能保命。”这是安锦东的口头禅。多年施工一线的磨炼,让他练就了“穿透轰鸣”的嗓音。施工现场热浪滚滚,他挎着巡查表,步子稳得像在丈量地面,突然停下脚步,嗓音像急促的汽笛划破现场:“安全帽戴好!”声音瞬间穿透钢梁,在施工区的回荡。工人私下打趣:“安哥的嗓门,能把风都吓停。”
安锦东常说,嗓门大只是第一步,真正的目的不是吼,而是让工人们记住因大意可能引发的隐患。每一次发现违章,他都会当场叫停,开具处罚单。“处罚不是目的,主要是让你长记性。”在批评教育环节,他的语气会缓下来,拿“家人”做比喻:“出了事故,轻则受伤自己受罪,要是意外走了,家人怎么办?你来工地是为了赚钱养家,只有保障好安全,才能开开心心赚钱,平平安安回家。”
安锦东至今难忘在浙江跨海大桥施工时的一场意外,一名工人因操作失误跌入二十多米深的海域,团队到处打捞不见踪影,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幸好工人穿了救生衣,才在浪涛中浮了起来,最终被救援人员拉上来。上岸后,工人抱着安锦东嚎啕大哭,说坠落的一瞬间,满脑子都是“孩子刚出生,我不能就这么走”。
“穿戴安全救生衣救了他,对孩子放不下的信念感也救了他。”安锦东说起此事时语气沉重,他深知这样的幸运并非每一次都能出现。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在巡查中嗓音洪亮,毫不留情地叫停违章。严格的背后不是冷酷,而是为了让每一位工人都能平安回到家人身边。
在安锦东看来,安全工作从来没有人情可讲。“今晚一起吃饭,明天发现你违章,一样照罚不误。”这是他的工作原则。不久前,他发现一个班组正在高处作业,作业面高度已超过两米,可其中一名工人却没有系安全带。他立即喝止:“停!全部停下来!”
作业现场顿时安静,工人们都清楚,安哥又要“发火”了。他没有半句客气话,当场叫停施工,要求班组负责人迅速到场,并立即召开临时会议。班组负责人求情,“安哥这停工没必要,以后我们绝不再犯,你通融一下。”
安锦东斩钉截铁拒绝:“违章就是事故的前奏,你们以为是小事,但后果谁承担得起?”随后,他下达整改要求:整个班组暂停作业,必须先开展一次针对性的安全宣传教育,逐一考核确认,确保大家理解到“安全带就是生命带”,才能重新开工,还要求写整改报告,上交备案。
工人私下嘀咕,说他死板、不近人情,这也是“事哥”外号的由来。但安锦东从不为所动。他清楚,如果今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明天就可能有人回不了家。正是这份铁面无私,让他在基地逐渐树立了威信,也让工人们明白:安全,不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事。
从业二十余年,安锦东参与过汉江特大桥、襄阳绕城高速等多个重点工程,在他手里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他的每一次巡查、每一次叫停,都是企业安全理念的落地体现。他用自己的严格和耐心,把抽象的制度化为工人每天可感知的守护,把企业的底线守成了每一个作业面的日常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