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清晨8点,长江江面雾气刚散,中交二航局双柳港码头作业区已打破宁静。龙门吊轰鸣穿透晨空,钢铁巨臂起落间精准勾起货物;装卸工人在岸线与货轮间快步往来,鞋底踏过栈桥的声响与机器运转声交织,一幅忙碌的生产画卷早早铺展。
“钢板、建材装卸、吨袋转运,咱们这‘国庆中秋八天乐’,每天任务不重样,热闹得很!” 生产经理高才捧着凉茶,目光追着江面上靠泊的货轮。
节日里的码头,生产调度节奏丝毫未减。现场负责人王金翔的对讲机始终 “在线”,各泊位的作业汇报声此起彼伏。他时而低头在调度本上快速记录,时而对着对讲机清晰下达指令,像指挥一场精密交响乐般,协调着运输车辆与起重设备的衔接。顺着他的视线,4号泊位的起重机正将一块块钢板平稳吊向货车,两名工人手持撬棍,每当钢板落地便俯身调整角度,确保每块钢板堆叠整齐无缝隙。
从“冷清过节”到“24 小时作业常态化”,港区的变迁被老员工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早年码头业务量少,一到过节就冷冷清清,有时几天等不到一艘货船。”几位老员工歇脚时感慨,“你再看看现在,假期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几班倒连轴转。对我们来说,有活干,心里才最踏实。”
吨袋装卸区,“老师傅”瞿喆一边指挥工人调整吨袋位置,一边不时擦去额头的汗珠,工装后背已被汗水浸湿大半。“现在天天有活干,就算加班也高兴。咱劳动人民嘛,越忙越有劲头,看着货物顺顺利利装船运走,比啥都开心!” 话音刚落,他又快步走向岸边,帮丝索工调整吊具角度,确保吨袋平稳吊装。
年轻一代的加入,则为码头坚守注入了“青春活力”。00 后小刘,这个假期主动承担起现场生产管理工作。“事业部考虑我们年轻人想出游,特意安排了节后调休,既能错峰出行,又能在岗位上积累实战经验,一举两得。” 他笑着说,“这种劳动的快乐,只有体验过才懂。”
生产不停步,设备升级也不耽搁。双柳产业园事业部还趁生产间隙,启动1号起重机改造工作。“客户要的是全年全天候服务,假期绝不能成生产‘断点’。”事业部经理庞利宝表示,在保障当前货物运输任务的同时推进设备改造,既是为了提升后续作业效率,也是为了降低能耗,“为港口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节日里的这点投入很值。”
傍晚六点,夕阳洒在江面,码头食堂飘来饭香。工友们围坐餐桌,聊着白天的作业趣事,笑着吃完第二碗饭。高才放下碗筷望向窗外 —— 码头灯光亮起,与远处国庆烟花交相辉映,勾勒出温暖又有力的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