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六点的厦门湾,夕阳余晖为绵延到深海的栈桥镀上金边。航科物流公司福建事业部业务员王顺武俯身敲击脚下的钢板,沉闷的金属声回响在海风中。这些由他经手的数万吨钢板,正用于建造中国桥梁的新地标——厦金大桥。
作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关键工程,这条全长19.62公里、连接厦门岛与翔安新机场的跨海巨龙,将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以王顺武为代表的航科物流公司团队,正在为这条巨龙注入坚实的钢铁脊梁。
2025年春节前夕,厦金大桥(厦门段)施工进入关键期,刘五店航道桥西锚碇沉井下放等工程迫在眉睫。航科物流公司临危受命,需在两个月内将首批2577吨、130多种规格的桥梁钢板送达指定加工厂。受钢厂检修和工期压缩影响,实际供应时间不足一个月。
王顺武与福建事业部负责人单羽火速赶往钢厂,经过紧急谈判,确定了生产线优先排产,并锁定库存。为确保万无一失,他们建立“物资保供日报”机制,从生产、装车到运输全程跟踪。那段时间,王顺武的手机24小时响个不停,车间、码头、高速路口...他的身影穿梭在每一个关键环节。在团队昼夜不停的盯控下,最后一车钢板比原计划提前两天抵达施工现场,为项目接下来的首件预制墩台吊装赢得了宝贵时间。
然而下一个挑战又出现了。3月21日,项目部下达了新的目标:5月、6月和7月中旬,要分批交付合计7000多吨高强度超宽、超厚钢板,其中首批4632吨必须在45天内到齐,而留给航科物流公司确定货源的时间,仅有短短3天。
不巧的是,当时全国各钢厂普遍进入检修期,定轧钢板的资源变得极为稀缺,如同一片“荒漠”。作为主供厂家的宝钢,其产能早已被其他建筑大单和钢箱梁订单抢购一空。3月22日周六下午,航科物流公司紧急召开线上会议,领导班子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严阵以待,为力争突破货源、资金、品牌三大难题进行了数小时的研讨。“会议气氛紧张,每个人都深知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王顺武回忆道。会后,公司副总经理蔡红兵作为牵头人即刻奔赴厂家,驻扎在宝钢办公室现场谈判。整整两天时间里,谈判室中数据与方案不断碰撞,电话声此起彼伏,经过激烈磋商,宝钢最终同意按市场价格接单,并将该项目排产放在首位,签订交期协议,为钢板的顺利交付提供了保障。
货源确定后,最要紧的便是及时签订合同和完成货款支付。按常规流程,合同审批需辗转5个部门,耗时约5个工作日,但现场等不起!3月25日晚10点,航科物流公司与项目部的价格谈判在会议室迅速展开,并在1小时内敲定了销售合同。紧接着,采购部、市场部的同事们熬夜配合,财务部迅速开辟资金通道,多部门协同作战,为合同签订保驾护航。经过一夜奋战,次日早上7点前,全部审批流程顺利完成。
为抢时间,王顺武开启了“极限狂飙”模式。次日凌晨5点,他摸黑赶往高铁站,8点准时抵达福州项目总部完成盖章。未作停留,他又直奔机场,乘坐最近的航班飞往武汉。最终,仅用18小时完成合同线下双签用印,48小时内完成大额款项预付,确保在厂家要求的支付节点前成功下单,为后续的排产和运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公司上下一心的结果!”王顺武感慨道,他的声音中透着疲惫,但更多的是自豪。
由于钢板规格繁杂,且项目收货地点不断变动,面对这一复杂局面,福建事业部根据施工进度实时调整运输策略:先生产的物资采用船运,后生产的物资调整为汽运发货。通过精准规划5条运输路线,充分利用水运的成本优势,将分散的运输需求整合为高效的整体方案。最后,不仅成功按期交付了所有物资,还为项目的主塔桥梁建设节约了200余万元材料成本。
站在海上施工平台,望着远处的金门岛,王顺武眼神坚定:“这条承载两岸期盼的钢铁纽带,我们定让它如期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