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从永定河到长江之畔,
从知子营到六圩港大道。
永定河,一条干涸了四十多年的河流,贯穿京津冀的天然生态河道。2017年,二航人在这里留下了奋斗的足迹,由于政策变动,成立雄安新区,京霸线路改动,成为京雄城际铁路,项目部从上到下处于一个焦灼盼望的阶段,热切地盼望着,焦灼的等待着,足足等了一年。2018年2月28日,在河北雄安,举行了盛大的开工仪式。
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从大兴机场到北京西站,最快实现了28分钟。
很遗憾,没能回去看隧道,二航人承建的7.2公里的隧道承载了建设者青葱的岁月。我一毕业就北上了,晨曦的日出到夜幕降临的混凝土,夏季的土方开挖到冬季的养护施工,历历在目,陪伴了职业生涯的起航阶段。
回首,已是四个年头。
知子营乡,小东湖村,这便是时间轴上刚开始的地方。
我们是在烈日炎炎抵达项目部的,盛夏的北方总是躁热,风沙满天,尘土飞扬,沿着371省道,项目部租的一栋办公楼窗户经常是一层层的灰,后面有个小院子,固安县有个叫做孔雀城的地方,环境清幽,适合饭后散步,顶着天安门正南五十公里的旗号,附近多半是在京务工的人员,大兴站台总是来来往往的人群,总是熙熙攘攘。
曾记得,办公室姚主任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寒冬时节,外面风雪交加,零下十八度的天气,电热水器冻住是常态,姚主任披着薄薄的外套,拿着一套工具包经常亲自上手。
前两年,常有物件寄至此处,知子营的代收点,快递小车来来往往取件送件,联系同事帮忙取件,常常是来自武汉东西湖区金银湖路的报纸,二航人报,以及网购的礼物。时常兴冲冲地来,乘兴而去。
依稀记得,大厨魏俊在工地多年,烧的一手好菜,食堂的糖醋排骨,土豆牛肉,干锅花菜和椒盐大虾总是同事赞不绝口的佳肴,食堂朱姐和胡姐两人做的一手好面点,周一的清早,每逢升国旗,总是有热气腾腾的早餐,豆浆油条,炒饭炒面,包子馒头和酱香饼。
今年四月,忙活了半辈子的姚主任退休了,从固安县高铁一路向南回到了芜湖,开启了退休生活,以京雄项目的结束宣告了职业生涯告一段落。
每年三四月,固安县梨花似海,一个站台一样的叫卖地,桃花,梨花花团锦簇,沿着371省道,果农的世界。那个时候,北方天气可以六月冰雹,干燥的厉害,四月仍可以飞雪,挑灯夜战的工程部,灯火通明的会议室。时任企业文化部部长王力带着宣传干事王昊来到京雄,沿着附近料峭春寒的梨花,拍摄施工路线,王部长说:“要让我们的现场看起来很美”,王部长擅长把施工和建筑美学融合一体,从文化宣传的角度打开冰冷的钢筋混凝土,也打开和启发了我们的基层办公室职员,以至于在后期到现在的很长的时间里,把施工拍成了风景,一草一木皆是美。异曲同工之妙,江苏省泰州摄影协会,把扬子江畔常泰大桥施工现场,拍成了风光旖旎的巨作,桥梁与美学的结合,建筑与文化的融合,沿岸的风土人情,沿线的一草一木都是沿途的风景。
2018年,二航局采风团走进京雄,王部长谱写的是慷慨激昂的状语,雄安新区贲张的血脉,永定河畔挂云帆,以开膛破肚的姿态,在永定河上挖隧道,建设者姿态慷慨激昂。
如今,王部长的那首永定河畔挂云帆实现了,
我来自南方,听惯了船上的笛声
在京雄铁路的工地上
夜晚,隆隆的机器声捎给我一个梦想——
永定河的河面,已经千帆竞渡
永定河的河底,已有动车呼啸
那段岁月,承载了太多的记忆。
一晃,足足四个年头。四年的时间里,正好是一个大学的毕业,足够让人成长,有的人走了有的人离开了,进进出出是常态。人员总是中途调走又回来的,一去不复返的。
有人结婚了,有人生娃了,有人退休了,有人离职了。人来人往是常态,习惯了分分合合,倒也见怪不怪,祝愿各自安好。
四年的时间就像一所大学的时光足够让人成长。
同事念叨,隧道贯通之日,我们就举办婚礼吧。
后来,紧接着,一个个带着热忱和希望,各自奔赴下一个地方。
不同于北方一马平川,水系发达的南方河网密布,桥梁成为了沟通南北,畅通无阻的联系方式。在南方,多是以跨江桥梁为主。
因工作调动,从京津冀一路南下到了长三角,有幸成为常泰大桥建设者一员。
出发,开始新的生活。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很遗憾,隧道贯通之日没去亲眼目睹;
很遗憾,京雄铁路通车没去亲自感受。
一些人,一些事,
还有奋斗过的足迹。
久久不能忘怀。
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