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如果您有空,到杭州留祥路项目来,可能会偶遇这么一个人,40来岁,身高1米75,体重170斤,略微发福,很有“靠谱感”,显著的特征就是头发少。
放在人堆里毫不显眼,放到项目部却能“十指弹琴”,把“后院”打点得丁卯分明,院落整洁、小植昂扬、车辆有序……
他叫吴强生,二航四公司物业分公司派驻项目的物业负责人,2017年10月28日进入物业公司,工作至今已成“头牌”。你要问起他的“制胜法宝”,他最大的感触就是“十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什么这样说?
“脑中布阵”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强生吟不出这样的诗句,却深谙一样的道理。
2017年11月,物业分公司成立不久,42岁的他即将要进入舟山鱼山大桥项目,全面梳理和接管项目后勤工作!他是物业进驻项目的第一人,“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物业后续的营生。”
“我早就琢磨上了,对项目部外聘人员的管理还是其次,首要是项目从自管后勤到给物业公司托管,还要交管理费,这新模式能不能被项目所接受!人员差不多,做的事儿也差不多,项目还得给你钱,凭啥?”
凭啥?“完全解决项目部后顾之忧,让项目全力抓生产,要让项目部觉得:值!”强生常常思考怎么才能做好!本子随手都记录了一堆:“后来越想越乱!想多了,都不知道哪样最好了!”
光想不练假把式,想千遍不如干一遍!“干脆,干就完了”,强生下了决心。
“干就完了”
当下行动!
他先给自己定了四条铁律:所有事情工作第一;每天工作12小时,全天项目部随叫随到;项目部布置的任务24小时内完成;每月饮酒不超过三次。
吴强生从小事抓起,项目部哪里卫生不好,马上清理。哪里设施损坏,立刻维修。和保安一起站岗,讨论门禁管理工作。在食堂和厨师一同创作新菜品,认真记录项目部同事对菜品的认可度,调整菜品结构。总之一个原则就是行动起来,做,做,做!不断得去做!只有在行动中才能找到好的方法。
不疯魔,不成活。
如此经历半年,他逐步融入了项目的大家庭,也在通马桶、修灯泡的诸多积累中渐渐找准一些适合项目部物业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啥坏了?找吴总啊!”已经是项目的共识。
“我发现,那四条规矩是我做好物业工作的关键,才能得到项目部的认可,我们的工作其实就是很多小事情组成,把这些小事情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掉,工作成绩自然就出来了。”
“一个都不能少”
新旧模式转换,总有干得好的,总有不适应的。
在不断的行动中,强生又发现团队里有人和大家不同频,形不成合力,发挥不出最佳效果。他意识到“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只有一个稳定、能干、肯干的团队才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胜”。
这可不是开几次会,喊几句口号,说几句大道理那么简单了。
“让少数人和大家同频,得在工作、生活、思想上同时做通工作,在工作中以劳动能手为标杆,互帮互助。生活上解决队友遇到的困难,思想认识上大家要一致。”强生如今已经摸索出了成熟的经验,他以“不抛弃、不放弃”为信条,对待每一位同事,待大家如自己家人,和团队一同成长,一同得认可、拿成果。
个别冥顽不化的,咋办?
“为了工作,只能忍痛请他‘下车’,这是原则,否则会拖垮整个队伍!”强生很硬气。
其实在团队的建设中,他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他自己,他对自我的坚持。
“有些时候我也感觉到很疲惫、很恼火,想过放弃,想进入‘安逸模式’。每次想想父母、孩子,再苦也咬牙坚持了下去。我自己要做好,才能要求别个。”几个月下来,他也适应了这种工作状态……
在团队建设中难度最大的是思想统一,他把“我行,我能干好”信条给每个人立了起来。
在获得项目部认可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包括他自己。
“轻松”干事
比起最初,强生真轻松多了。
后勤管理升了级,比起原先好很多,曾任鱼山大桥项目经理的孙士辉给予了肯定:“不提啥高大上,就从职工看得见的说,我们的食堂口目一新,花样频出,还更实惠。”
不仅如此,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用人时代,项目部再也不必为了一个人的“临时告辞”而手忙脚乱了,也再不用将就凑合了……
如今,在留祥路项目更时得心应手。
“工作上安排合理了,做事就轻松了”,这下他对此理深有体悟!强生终于看到成果了!这不又总结上了。
“切不可以为摸清了门道,去安排好其他人,自己什么不用做就可以轻松,那就大错特错了。”
此次提炼,他很是自我满意:“这个轻松是指习惯了这样的工作强度以及熟悉工作内容后的轻松,是习惯了每天12小时工作的轻松,是热爱工作全身心投入的轻松,是思想上的轻松、是工作的轻松、拿成果的轻松。”
这是独有的吴氏辩证法。
他很看重这成果,为了拿成果,还给大家定了一个努力的“小目标”:食堂品种多样,美味可口,卫生安全;保洁保持环境干净整洁;驾驶员安全行车,细致服务;保安门禁严格管理,耐心认真……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大概吴强生不知晓这话,却与这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撞个满怀。
这是他最重的那一份收获。
吴强生,小人物,很“强”,很“行”,很“好”!
物业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