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综合新闻

16年测量生涯 只为做好“工程之眼”

发布时间:2020-03-19阅读次数:

 

——记“全国交通技术能手”解光路

 

        俗话说“测量就是工程的眼睛,为每一步施工指引着方向”。工程未动,测量先行,解光路就是这样的践行者。今年37岁的解光路是一名普通的测量人员,2004年毕业后进入中交二航局四公司,自此便开始了走南闯北、以工地为家、以建设为业的生活,脚架和全站仪成了他最亲密的战友,这一干就是16年。

 

“能给项目带来价值,是我们的骄傲”

        “我们就是为项目服务的,我们取得的成果,能给项目带来价值,是我们的骄傲。”这是解光路经常对团队成员说的话。对于测量工作而言,测量控制网是整个施工测量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起着控制全局的作用,是测量放样的基准,是每个项目开工前必须要完成的工作。2012至2019年间,解光路以湖南株洲枫溪大桥和益阳资江风貌带两个项目为依托,充分利用片区化管理优势,整合资源,为株洲七桥、湘潭芙蓉大道接线、攸县水云桥、安化东梅公路、株洲北环大道等周围多个项目提供控制网测量技术支持。

        解光路充分利用专业技能,发挥带头作用,将自己带领的测量团队培养成了一支技术过硬、不怕吃苦、敢迎挑战的队伍,团队在各个项目上均获得充分的肯定,参与建设的工程项目也多次获得荣誉。在枫溪大桥施工期间,他参与的两个QC小组均获得安徽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取得的成果为项目直接节约了约200万元的成本。

        与此同时,作为周海生创新工作室骨干成员的解光路,带头排解技术难题,不断进行技术攻关,为创新工作室的发展贡献力量,周海生创新工作室也屡获大奖。2020年1月份,工作室集体研究成果——《远岸水中钢塔测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就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点痛,不算什么”

        2015年6月,解光路代表公司参加《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工程测量)》二航局的选拔赛,由于时间紧迫。他抓起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学习和训练。当时正值夏季,中午顶着烈日,太阳紫外线非常强,一天下来,解光路的手臂上被太阳晒的都是水泡。他咬牙坚持了下来,并顺利通过了二航局的两轮选拔,得以参加中交集团的选拔赛。

        在参加集团选拔赛期间,进行的是军事化管理,每天拎着全站仪,背着脚架,在沙土场地中负重跑步与练习。因为每天高强度的训练,导致膝盖处旧伤复发,出现了剧烈的酸痛。“我如果休息一天,那就会落下一大截,这点痛,不算什么。”带着这样的毅力和决心,简单喷完药剂处理后,解光路继续咬牙坚持着每天的训练。

        多年的辛苦和汗水也有所回报,解光路在代表公司参加的多个测量技能比武中,均取得好成绩,先后获得二航局“优秀测量员”、“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员工”和“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

 

“吃点苦,不算什么”

        “对我们测量工来说,吃点苦,不算什么。”这是解光路的口头禅。2016年12月,解光路担任益阳资江风貌带及城市西环线建设综合工程项目测量负责人,整个项目规模庞大,子项目多达12个,涉及面广,其中虎山路项目,全线长17公里,为尽早开工建设,指挥部要求施工单位在一周内完成道路两边的红线范围放样,以便为开工做充分准备。由于该线路长,中间穿越山谷,涉及泥田,测量难度大,放样精度会非常缓慢。解光路到项目后,第一时间进入“战备”状态,从审核图纸、计算数据到协调测量设备和人员等进行一系列前期工作,最终他带领测量人员连续多天起早贪黑,爬山涉水,在指挥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了工作,为项目如期开工做好了准备。

        在益阳资江风貌带迎宾东路提质改造子项目中,线路全长2.8公里,工期只有45天。开工以来,面对工期紧,任务重,气温持续走高的恶劣形势,为了不影响生产,解光路带领他的团队主动开启“自我加压”模式,实行24小时双班施工。白天,在高强度、长时间的暴晒模式下,他几次差点中暑,为不影响工程进度,吃了点药稍事休息后,就又在暴晒之中忙碌起来。

        在湖南安化东梅公路项目控制网复测时,线路全长65公里,最大高差450米以上,从布点开始到控制网测量,他带领测量人员翻山越岭,连续作战。因为线路穿越深山和沟谷的影响,进出山路极其不便,渺无人烟,吃饭是个问题,为此他们随身携带干粮,就地解决。

        在进行高程控制网测量时,因为高差大,弯道多,必须步行才能完成测量,他便扛着仪器,一米、十米、百米、千米,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山路。因高山和密林的影响,测量路线只能沿现有山路进行布设,白天跑现场,晚上,别人休息了他还忙着数据处理。最终,他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外业复测工作和内业整理资料整理工作,整个线路计算下来,他总共走了105公里,相当于2.5个马拉松的距离。

 

新的起点,新的突破

        2019年8月,解光路迎来了人生又一次的挑战,担任中交二航局常泰长江大桥项目的测量负责人。“公司的调令对我来说就是‘军令状’,我一定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解光路说道,“常泰长江大桥是目前在建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其专用航道桥,也是在建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钢拱桥。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一个新的突破。”接到公司的紧急调令,解光路立即交接好手上工作,奔赴新的战场。

        常泰长江大桥首创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一级公路为一体的过江通道结构,同时也开启了将多种交通功能整合到一个过江通道位置上的尝试。为这项世界级工程贡献力量,荣誉和困难是并存的,解光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自项目进场开始,就面临工期紧张、技术复杂、可参考施工经验不足等诸多方面的困难,在测量方面也有着很多新的难题。面对挑战,解光路带领团队日夜奋战,逐一突破,通过查阅各种专业书刊、论文等资料,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前一步了解每个工序的施工重点和要点,做到心中有数。从测量方案的编写,到世界上最大的水中沉井的制造、浮运、着床定位等,他均很好的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施工任务。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这么多年来,我唯一感觉亏欠的,就是我的家人。”在个人业务不断攀升、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同时,解光路对家人却充满愧疚。2008年,在哈大铁路工作的解光路,由于施工处于关键时期,遗憾地错过了宝宝出生的那一刻。“让我的爱人一个人去面对那种危险和害怕的场面,直到3个月后才回家,这是我一生对她们的愧疚,现在宝宝时长问我当时为什么不回来,我竟无言以答。”多年来,解光路和家人聚少离多,很少有机会能够照顾妻子、孩子以及年迈的父母,在“小家”与“大家”面前,他毅然选择了“大家”。“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就是这个“大家”对他最好的馈赠。

        用眼测量,用心坚守,解光路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从技术新人成长为一名测量技术方面的行家里手。16年兢兢业业,他用汗水谱写了一名二航人艰苦奋斗,敢于奉献的壮丽诗篇,16载风风雨雨,他用脚步丈量出了一名二航人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光辉道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解光路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描绘出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翟琼、路冬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