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上午,见大姨夫在家人的微信群里晒出表弟给他发的微信红包。看看了日历原来是父亲节到了。
亲友们纷纷在群里点赞,我亦发了一个支持的表情。随后,也在微信里给父亲发了一个红包,一句祝福的短信。倒也不是“攀比”着尽孝心。感觉子女对待父母的想法是否和父母对待子女的想法一样?当时的想法是,不想让父亲受到“扎心”的伤害。因为孩子间的哭闹,大都是某某小孩看到另一个孩子有了父母买的某一件玩具,而自己的父母却是没有给自己买。
或许是没有看到微信,几个小时后,父亲回了一个微笑,并没有点开红包。就在那一刻,才发现自己的稚嫩和幼稚。
父亲向来是一个很大方的人,且性格爽朗。从前,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带着一家人出去买衣服,喜欢了就会出手,从不计较。去年新年前,一家人又在一起逛街,已经经济独立的我亦想表表孝心。这使得他局促了起来,总说这个不合适,那个也不合适,问他哪他也不说。一个大方的人突然变得挑剔和计较了起来。
晚间,又给他打了个电话。他告诉我正在打麻将,有了娱乐项目的他似乎也顾不上和我说话。忽又感觉自己的行为像是之前看到的一个小品,孩子们给敬老院的老人洗脚。老人告诉孩子今天已经洗了第六次了,脚都给洗的秃噜皮了。我们的问候似乎不应该是为自己的例行公事一样,只顾完成我们自己的任务了。
为人子女,我们对孝顺的理解可能有些时候是一厢情愿的。理解他们的想法,可能我们会做的更好一些吧!
两洪桥:裴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