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伊始,春风送走了冬雪,塞尔维亚的天逐渐变得晴朗,E763项目道路段工作在经历了漫长的冬季低温天气后也慢慢地步入正轨,项目部也开始“热闹”起来,年轻的工程师们在忙忙碌碌中显得格外的朝气蓬勃,但一位老人却在这氛围中显得有些突兀。
老人叫 Vlada,今年已经62岁,已经花甲之年的他,满头白发,脸上的条条皱纹,好像是这30多年奉献建筑行业的真实写照,深深陷入眼窝的双眼却锐利明亮,炯炯有神,透着坚毅和智慧的光芒,丝毫不显老态。在大家看来,Vlada的工作经历足够写成一本书了,自1986年工作以来,就一直从事建筑行业内的工作,他干过技术员,干过质检、干过测量,也干过实验室,当然最特殊之处是因为他干过总监理工程师。
2011年塞尔维亚泽蒙-博尔察大桥正式开工,这也是我们中国企业向欧洲市场递交的第一张“名片”,而Vlada就是这个项目的总监理工程师,由此与公司结下了“不解之缘”,2014年12月18日,泽蒙大桥正式通车,他亲眼见证了这座“中国桥”的“成长”。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时隔两年后的2017年,在得知中国交建即将在塞尔维亚SURCIN-OBRENOVAC修建第二座大桥时,Vlada再也坐不住了,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打通了上个项目同事的电话,毛遂自荐,顺理成章的成为了E763项目道路段桥梁结构工程师,那年他60岁。
本以为这个年纪的人可以每天溜溜弯,养养狗,舒舒服服的在家养老,可Vlada却总是对工作充满着激情,和年轻人一样,每天奋斗在工地现场,奔波在路基全线。施工现场的路并不好走,坑坑洼洼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Vlada却总是能在满是泥泞的便道上走的很快,把我们几个年轻人甩在后面,回头看我们落的远了,又放慢脚步等我们赶上来。
在分包商会议上,因分包商考虑到人工费问题人手不足,导致跨E75高速公路的关键线路桥梁不能按照预期计划搭设满堂支架,这就意味着该桥梁正式转入上构施工的工期将会被滞后。他与分包商争论的面红耳赤,大有一副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架势,丝毫不讲情面,分包商迫于压力,不得不从其他段抽调人手。而他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往施工现场,催促加快施工进度,终于在预期时间内完成了支架的搭设。有时候我不禁会觉得他根本不像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反倒更像是一位20岁出头血气方刚的小伙子。
有人问他,“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拼值得吗?”“我搞了一辈子的工程,现在我们国家建筑行业形势不乐观,现在有这么好的项目,我总得做点什么!”他语重心长的说!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一位62岁的老人尚且还在为他的祖国和事业拼搏着,还想着在有生之年多留下点什么东西,更何况我们这群年轻人呢?
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项目部 吴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