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星稀,江水绵长,闽江之上第三代洪山大桥右幅桥横跨江面,勾连着鼓楼区与仓山区。一桥飞架,大气而端庄。伫立桥上,向北是淮安大桥,向南是金山大桥,但今夜注定与它们无关了。12月2日凌晨,将要启用洪山大桥右幅桥,它将与老桥一起共同承担福州市民西向交通的重任,并最终接力,独自接过这一西向交通的重担。
12月1日傍晚,是交通导改的前夕。我莫名的欣喜,不自觉的踱步到桥上来。全新黑亮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上标线错落有致,两侧的路灯如星光般闪闪,人行道外侧的三角梅鲜红欲滴。这是新洪山桥四车道的右幅桥。向左侧俯望,老洪山桥上车水马龙,拥挤的汽车正排着长队。且再忍耐一段时间吧!过了12月2日凌晨,右侧将是一条通衢大道,任尔穿梭。
走到桥中央,这里是桥的最高处。江畔风景尽收眼底,望着绵绵的江水,使人真个“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行人们在交通导改的前夕都上桥来,或是俊男靓女携手而进,或是夕阳之恋相伴而行,或是两三老人在含饴弄孙,都来看一看这新生的第三代洪山大桥右幅桥了。向左俯瞰前两代洪山桥与新桥并行而跨,仿佛一家三口,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诉说着时代的变化。
一位老人拿着相机,说要记录这三代同框的洪山桥,他激动的向大家指着前面的两代洪山桥。“第一代洪山桥说是始建于宋代,当年理学大师朱熹经常在上面行走,这座洪山古桥已经历经千年了。”是啊!古桥虽已老迈,但它尚余的16根桥墩仍担负着稳定附近河床,保护闽江防护堤的作用。“第二代洪山桥,如今虽说早已是不堪重负了,但在当时建成这座桥的时候,我们已经感觉相当宽阔了。”当被问及现在的第三代洪山大桥右幅桥时,老人竖起了大拇指,“没说的”。
从桥面上下来,正遇到试验室的周斌主任,我上桥的时候便遇见他,下桥的时候也刚好同行。他喝了酒,看得出是为这次右幅桥的通车高兴。路上,我们聊着天,忽然聊到年龄,聊到退休。他告诉我,他已经将近50岁了。唯一的愿望是,希望在他退休之前干的所有的项目工程质量都没有问题。他说“他经常在群里面发一些‘牢骚’,但是不说不行。”周主任平时在项目上嘻嘻哈哈的,跟个老小孩似的,但是工作起来却一丝不苟。我确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他因工作上的事情与同事“争吵”。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原则的坚持,让我在与前辈同行中,心里又保持了一份恭敬与谦卑。
新洪山桥右幅桥通车了,对于市民来说,这是又一条便民利民的交通要道;对于周主任来说,这是他多少次的材料检测成品检测;对于老胡来说,这是多少个施工方案的编制和施工工艺的选择;对于何部长来说,这是他多少次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巡查;对于李书记来说······对于彪哥来说······新洪山桥右幅桥的建成对于每一个参建者来说大概都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它承载着我们这几年的点点滴滴,更诉说着二航故事,传递着二航精神。
两洪桥:裴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