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踢猫效应”这个词,在同事借来的杂志上。在心理学上,关于“踢猫效应”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公司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事务,许诺自己将早到晚回。有一次,他在家看报太入迷而忘了时间,为了不迟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最后还是误了时间。这位董事长愤怒之极,回到办公室时,为了转移他人的注意,他将销售经理叫到办公室训斥了一番。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地走出董事长办公室,将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并对他挑剔一顿。秘书自然是一肚子气,就故意找接线员的茬儿。接线员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对着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也很恼火,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故事后面,仔细反省自己,很多时候我也会把许多不愉快带到工作中,又或者会把工作中的压力带回家,最终我的家人或者同事就变成了那只可怜的猫。
不满情绪和糟糕的心情,一般会传递给别人,工作中每个人都是“踢猫效应”长长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当一个人沉溺于负面或不快乐的事情,把怒气转移给别人时,他的注意力就被集中在负面和不快乐的事情上,久而久之,将会形成恶性循环。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也是一种情绪安全的问题,都会影响工作甚至影响整个团队。那么该如何避免这种职场“踢猫效应”呢。
首先需要冷静思考,记得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 自己被骂或者心情不好的时,的确很难受,这时,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受批评,而不是憋着,这样就为下一个接触的人埋了一个哑雷。这种不满的情绪不仅对自己的工作效率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其他的同事。只有冷静了,才不会转牛角尖,才能有节制。
其次,要懂得及时止损的重要意义。在股市里,常用鳄鱼法则来说明。鳄鱼法则的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在职场中,同样需要及时止损,当你心情不好时,要及时自我调适,而不是把“坏东西”传递给别人,别人也许会“不买账”,到时候后果难料。
另外,可以向朋友倾诉。受了气,千万不要冲人就发泄,可以在网上聊天工具上找熟悉的人抒发一下,他们会理解你,你也会从中得到一些释放,同时还会开解你,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非常有用。
最后,转移注意力,学会忘记。不开心怎么办,那就开心好了,找点你平常觉得非常搞笑的节目、电影视频、脱口秀看看,使自己开心,忘掉痛苦。对于痛苦,人都是健忘的。
当你迈过“坏情绪”这道坎后,你会觉得自己之前的冲动很可笑,或者你会十分庆幸自己当初没有做出什么“坏事”。既然坏心情会循环,好心情又何尝不会循环呢?与其因为“踢猫效应”而影响工作,不如在工作中培养正面情绪,掌握它,学会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心态,把快乐传递给别人,也传递给自己,那么“踢猫效应”这条恶劣的传递链就能被截断。